关灯
护眼

第45章 卖空

    “大哥,你且看看我这毛衣织的如何?”

    既二娘织出袜子后,她迅速的给全家人都织了一双毛线袜子。

    一开始也不讲究什么针法,怎么织布就怎么织毛衣。

    后来见陆小禾打络子,顿时有了灵感,跟她学了一些编法,运用到了织毛衣上头,于是这件毛衣就织得很好看,即便只是简单的原色。

    宋云棠抖开这件毛衣,看着上面的纹路比了个大拇指,

    “二娘太能干了,你这毛衣好看,我愿意花二两银子来买。”

    二娘乐得捂住了嘴,笑意从眼睛里跑出来,毫无疑问二两银子是对她最大的赞赏,好一会儿才冷静下来感激的道,

    “都是大嫂教得我。”

    陆小禾只道,

    “是二娘聪慧,我只教了你怎么打络子,你却琢磨出了如何将这法子用到毛衣上,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我这师父比下去了。”

    宋云棠见她们谦让,互相把功劳推到对方身上,并不插嘴而是进入了里屋,准备试穿一下。

    他脱下厚重的棉袄——王秀琴和田桑枝逼着他必须加上的,实则还没到穿棉袄的时候,穿上了这件毛衣,果然合身,一点毛躁的粗糙感都没有,十分舒服。

    再穿上一件读书人爱穿的青色袍子,打量了下,一点都不臃肿。

    走出去,两人都说好。

    宋云棠便提议道,

    “这毛衣好,该赶在下雪之前,让咱们家每人都有一件。”

    全家的鸭绒袜子倒是有了,也很保暖,但能有毛衣的话自然更好。

    二娘信心满满,正欲答应下来,陆小禾却插了一句嘴道,

    “这袜子也就罢了,毛衣太大织起来更麻烦,还要在下雪之前,二娘哪忙得过来?太累,倒不如想法子教给那些小娘子,让她们帮忙编织,想来很快就能够织好,除了夫君你想要给夫子送的,没准还能卖给那些商人。一双袜子喊价一百文,一件毛衣加毛裤喊价五两银都有人愿意的。”

    宋云棠恍然,“是这个道理,倒是我不体贴二娘了。”

    “大哥你最好了,我不累的。”二娘立刻道,但卖给商人?

    说实话,她有点心动,又有点迟疑,

    “这方子就这么教给她们吗?”

    大嫂从前可是侯府千金,最有见识了,她说能卖五两就肯定能卖出去,一件毛衣她做熟了一天都能织好,两天最多三天织出全套就是五两……嘶!

    哪怕要扣除一些成本,这也太能赚钱了吧。

    所以二娘觉得这方子可以像他们家的卤味一样,成为一门生计,一代代传下去,就这么跟凉茶一样公布出去,岂不可惜?

    宋云棠摇摇头道,

    “二娘,你尽可放心,即便是别人家学去了织毛衣的技术,也不太可能自己操持这活计,你想想一件毛衣要用多少鸭绒?也只有似咱家这种大量养鸭的才集得齐。”

    二娘恍然。

    就听到宋云棠接着道,

    “对于咱家来说,鸭绒是鸭子的附属产品,所以可以控制住毛衣的成本,让这价格尽可能压低,即便是有人大批量收购鸭绒,织出来的毛衣价格,怕也不便宜,从前养鸭少,鸭绒卖不出去,只有那贫穷人家才会把鸭绒填进棉花里用以保暖,可当咱家的毛衣传出去,大家都知道鸭绒是好东西,还能便宜?所以他们根本无从与我们竞争。”

    二娘这才开心的笑起来。

    随后,她果然挑了几个手巧的,和她一起织毛衣。

    当然了,袜子也是有继续织的。

    不过无论是打算送人还是充作商品卖出去,这鸭绒都少不了。

    几乎是鸭子刚长成,田桑枝就立刻挑出母鸭和种鸭,剩下的全部杀掉,这种重复的活计,让宋家上下都练出了一副冷硬心肠。

    杀鸭子面不改色。

    此外,还招了许多小工,帮忙拔毛清洗,这些鸭子原本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县城的卤肉店,直到天色渐冷,出门的人越发少了,这股抢夺的热潮才慢慢停了下来。

    有那豪奢的,买上一百多只的鸭脚和鸭舌,请上三五好友,一边就着卤味吃酒,一边谈天说地,快活似神仙。

    或有那把卤味当成零食的小娘子,各样都买一些,跟自家姐妹一起分享,那叫一个开心。

    今天你买明天我买,整个上阳县的市场几乎饱和,不可能再增加了,每日的用量几乎固定在了一个数上,多了就有剩的。

    可宋家出栏的鸭子却只多不少,毕竟前面是暖箱孵的,后面是暖房孵的,鸭子大批量出栏那数目简直能杀到手软。

    宋云棠想了想,联合三婶把酱鸭与腊鸭做了出来。

    上林村做腊味这种事并不罕见。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着这手艺,除了过年会吃一些,他们还把腊肉存起来待客,藕夹不能放一年,可是熏制好风干保存的腊肉是真的能够放上一年。

    但并不是谁都能够把腊肉做得特别好吃,吃了还想吃,许多人完全是看重了腊肉耐放以及过年了总要有点腊味。

    王秀琴每年带着几个媳妇做腊肉,手艺倒是不错,可要说有多么突出也不尽然,完全不能跟宋云棠手上掌握的方子相比。

    不过他也没有完全按照这方子,还是根据上阳县人的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

    熏制好的腊肉别提多香了。

    酱鸭没有腊鸭保存的时间长,当然过个年是足够的,与腊鸭是不同的风味,但都一样好吃。

    刚在卤肉店上市就被抢疯了。

    然而这一回抢得最多的却并非已经被卤味征服的大户人家,而是行脚商人。

    以往这些商人经过上阳县也就是顺路,连他们带来的货都只会卖掉少量,因为上阳县相对来说并不算太富裕,他们赚不到足够的利润自然就很敷衍。

    几乎是第二天就走。

    然而这一次,他们住在县里的酒楼、走在街上、逛个铺子,却常常听人说起卤味。

    他们看到许多人一边听着酒楼里的说书,一边嘴里吃着所谓的卤味,明明都辣得不行了,连连吸气拼命喝水,可就是舍不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