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7章 香料

    宋云棠的设计图获得了众人的一致赞同,铺子太小,根本摆不了几桌。

    宋木匠带着宋德尺打要用的柜子家具,宋德锯和宋德刨把厨房和旁边的厢房打通,准备多砌几个土灶,方便开锅。

    宋家的女人们则分头去置办家什,像是陶锅、陶盆、漏勺等。

    既然已经在县里开店了,就不好再用木碗木桶装,而是统一换成更贵些的陶盆。

    宋云棠带着陆小禾去买香料了。

    首先去之前去过的那些药铺将能买到的都买下,接着又去了一家杂货铺。

    “伙计,我要的香料买到了吗?”

    “买到了买到了,客人往这边来。”

    那伙计见到宋云棠出现简直如蒙大赦,之前宋云棠在他这里订了好几种说不上是香料还是药材的玩意。

    他跑了临江府好几家药铺,还专门去了市舶司的那条街才将东西找齐。

    要知道市舶司的东西向来不便宜。

    在临江府港口停的船最上等的货往往会送入上京,或是作为贡品流入皇家,或是供给上京的世家贵族,只有中间或者是下等的货才会被市舶司那条街上的店铺抢走。

    如此一来,这身价就高了。

    他买了后心里就很忐忑,若非认得宋云棠是秀才公,不可能骗他一个小伙计,都有心想把东西给退了。

    可饶是如此,回来也是心惊胆战。

    要知道买这些玩意的价格,都顶他好几月的工钱了。

    若是宋云棠不肯要就只能砸手里了。

    于是见到日思夜想的人终于出现在店铺当中,他就差喜极而泣了,赶紧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匣子拿出来,热情的笑道,

    “客人,这是你要的货。”

    宋云棠打开匣子,开始检查。

    伙计立马吹嘘道,

    “客人你且放心,这些都是我精挑细选的,绝没有哪一个坏了,那些看着不咋地的我都没要。”

    又跟他说自己在市舶司那条街跑了整整一天,才凑齐这么多香料多么多么辛苦。

    宋云棠一边听着,一边检查发现确实是自己要的几样,点点头,

    “不错,你辛苦了,这一共要多少钱?”

    伙计瞬间停下卖惨说了个数字。

    宋云棠还没怎么地,旁边听得津津有味的客人倒吸一口冷气,

    “就这几样东西,居然要五两银子,这简直和纯银的首饰一个价了。”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香料没有首饰那么重那么小,别看只是几样,分量还挺足看着老大一包。

    伙计闻言急了,生怕宋云棠误会他故意坑人,立刻解释,

    “这香料可贵了,有两种是从外邦那边传入,剩下的可都是从林州和梧州那边运过来的,你若不信大可去临江府市舶司那条街问问,我若有半句谎言天打雷劈!”

    竟是都发起誓来了。

    虎得旁边的客人顿时面色一肃,沉声道歉。

    宋云棠知道在这个还有些蒙昧的时代,总是比较信奉天理报应的,轻易不敢也不会发誓。

    他当然相信伙计没有说谎,现代的香料都不便宜,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似黄金”的说法。

    更别提在古代只有一些特定的地方才能种植香料,完全不像水稻小麦适应性这么广,还能大片大片的搞,粮食才是放在第一位的,于是量少而稀、运输成本还高,能便宜才怪呢。

    甚至他报出来的价格都有点出乎宋云棠的预料。

    原本还以为会更贵一些。

    但想到水泥、想到夏朝开国皇帝几次出海除了带回高产的作物,还带了不少特殊的植物,他又觉得这价格可以理解了。

    更庆幸的是这些植物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并没有局限于上层才能享用。

    遗憾的是,有些香料可以在国内种植,比如伙计口中的林州和梧州就是香料大省,那边从夏朝开始就对外出售香料了,时至宁朝每年都有商人往那边跑,都已经形成习惯了。

    却有一些没能在国内形成规模,始终依靠外邦人带来,就更更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