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9章 入长安

      
杨戬军中大老粗一个,何故对政事如此上心,莫非他想弃武从文不成。
曾斌久坐,又与杨戬说了不少话,身子虚弱困意渐渐来袭,靠着车壁昏沉睡去。
不知多久,他在颠簸中醒来,看了眼四周仍在车厢内。
转首见杨戬看着他,问道:“杨叔,到长安了吗?”
杨戬笑道:“快了,小半个时辰就到新丰义庄,离长安也不远了。”
曾斌点头,对杨戬说道:“劳烦杨叔将小侄送去吏部交付官凭印信备案,未曾报备吏部义庄也进不得,再则家中妻子正于祖宅等小侄呢。”
先前让章折先来接手义庄,实为不可为之,在任的义庄庄主没有见到他的真印信时,是不会与之交接的,是他疏忽了。
杨戬皱眉说道:“不是和你说了,许将军已去吏部替你说明情况,你明日随我上朝,再去报备,就这么说定了。”
杨戬是粗人,但曾斌不是。
曾斌身为新丰县男,只是百十县男中的一个,且无实权在身,算不得官家人。
但怎么说都是陛下亲旨下封的男爵,也算半个官家一员,何况曾家与别家不同,不知有多少人盯着曾家,就等曾家犯错。
许潍仁再厉害也厉害不过武国律法,新赴任官员进入长安必须马上前往吏部报备,这是死规。
若无故先踏入封地,一来藐视律法,二来新丰义庄未进入吏部报备时,还不算曾斌的囊中物。
尽管皇帝将义庄赏赐给了他,尽管可能导致满朝皆知,但六年中义庄仍由现任庄主管理,章折等人现在还只能呆在曾家祖宅中,一步也不敢也不能踏入义庄。
所以曾斌必须先去吏部报备,取得吏部下发的文书,才能去义庄交接。
其实交接只是小事,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他不能受人于柄,或者说曾家不能受人于柄。
曾家祖宅荒废二十余年,突然曾家十八子落临长安,朝中官员忌惮曾荣由来已久,巴不得此刻曾斌刚入长安就犯错,那他们在陛下面前就有了充分的说辞。
曾荣从长安迁徙岭南,除了皇帝意对南诏用兵之外,也意在保全曾家。
再则杨戬一个大老粗想不到此处,难道许潍仁想不到其中的弊端吗?
许潍仁故意命杨戬这个大老粗来接他,兴许是许潍仁故意障他的目,想看看他有没有这个政/治觉悟,对武国律法知知何几,对自己的处境知道对少,对派系之争了解多少。
可能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许潍仁看不起曾荣,想给曾荣一个下马威。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曾斌必须第一时间去吏部报备。
不管杨戬再如何劝说,曾斌一意孤行。
杨戬见曾斌如此固执,只能答应先将曾斌先送去长安,报备之后再派人送他回曾家祖宅。
曾斌让侍女将包袱取来,一一检查各种凭证后,抱着包袱再度睡去。
长安,多少人梦回百转都念及的地方,曾斌想一睹芳容却是在沉睡中进入长安。
章折到了长安曾家祖宅立即请工匠清理宅院擦拭各处,待曾家祖宅焕然一新,又新增不少器具有了家的感觉,才将吕素从酒楼中接出来,进入西厢下榻。
曾家祖宅共计五进院落,相对于岭南国公府十一院落整整少了六个,但每一进院落却比岭南国公府大了一倍,甚至东厢院落是岭南的两倍。
院落虽大了,祖宅整体面积相比国公府整体面积还是小太多了,但在整个长安城里,曾家祖宅却是数一数二的大宅,门庭落在布政坊内,西临皇城,下临西市。
新丰县在长安东面,从春明门进,一直沿主干道前往皇城。
主干道全然没有电视剧演的那样人潮嚷嚷,而是冷冷清清好不萧瑟,路上偶有几辆载货马车驶过,然后匆匆进入坊内。
杨戬说道:“主干道多用于运送货物,少有人在此逗留,百姓也不敢在此逗留。这里虽冷清,但坊内却是热闹的。你左侧那堵高墙后面就是东市,东市再过去就是平康坊,你若想寻花问柳去那里最是合适。”
曾斌听罢点头。
杨戬笑看曾斌一眼,说道:“曾家祖宅在布政坊,布政坊旁就是大名鼎鼎的礼泉坊,里面汇集整个长安最有名的酒楼,吃食应有尽有,但花销同样会很大。”
曾斌只是低头抱着包袱没有接话,里面有他检查好的凭证,去到吏部可以顺手取出,衣裳他便丢在另一个包袱里。
杨戬再度说道:“等会我们从安上门进,徒步可直达吏部,然后我们从承天大街出,再送你去布政坊。”
曾斌笑对杨戬执礼说道:“多谢杨叔,烦劳杨叔。”
杨戬笑道:“客气啥,等你养好身子,到老夫附上痛饮几杯,再与我去拜见许将军,许将军时常念叨着你呢。”
曾斌只当杨戬说笑,问杨戬说道:“杨叔,许潍仁将军与我父亲关系如何?”
杨戬毫无心机,见曾斌问起,以为曾斌认为曾荣与许潍仁不对付,爽朗笑道:“都是一个窝里出来的鸟,关系当然好了。”
曾斌不置可否。
从许潍仁利用杨戬来考验他的心智就可以看出,许潍仁与曾荣关系不好不坏。
如同杨戬说的那样,大家都一个窝里的人,关系再不好,必要时还是得一致对外,与那班文臣斗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