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五章:开张

    几人一时间都不说话了。

    那杂货铺的老板娘出来活跃气氛,她拍了拍那妇女的肩膀道:“三婶,这个时候应该带他们去看看房子啊。你那些东西啊都还能用,咱也不说照价卖,就根据新旧程度折价下。双方都有利不是么。”

    “对对对,瞧我,净说这些干嘛,这就带你们去看看。”说着起身,从裤子口袋里掏出钥匙,朝不远处的房子走去。

    众人跟上。那杂货铺的老板娘也将门掩上跟着一起去了。

    门一打开,就有股空气不流通的感觉迎面扑来,那妇人不好意思的道:“这段时间忙,没功夫打理,我都是从后门出去的。”一边说一边将木板卸下来。

    这门还是最早的那种大门,用门板的,用的时候卸下门板靠在一边,要关门就将门板上上,里面有门栓,外面有锁环。

    众人帮着一起下了门板,就见大概有四五十个平方大的大厅里摆放着不少的东西,蒸箱,蒸炉,还有蜂窝煤,木盆等摆了一地。

    那妇人见状,脸色别扭的看了众人一眼:“事出突然,来不及收拾,有点乱。”

    张桂花点点头。

    众人接着看了一圈,屋子很大,众人很满意。

    接着又去后面看了看,后面是一片空地,空地的后面才是另外三间瓦房。一旁是两间一看就有点年头的屋子。应该是厨房。

    那妇人又说:“这就是我跟老伴儿住的地方,这边是以前的,这边三间大瓦房是后来新盖的。”

    听到这话,杨富民眼神一亮,他什么也没说,不动声色的绕着那房子转了几圈后断定:这房子盖起来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年。

    于是,杨富民状似无意的问:“您开这早点多少年了?”

    那妇人答:“早些年就跟老伴儿挑着担子卖点豆腐脑,混沌什么的。后来……平反后这边学校又重新开学了,我跟老伴儿也没事干,就做了前面那间大房子准备卖早点干老本行,这么一算的话,前前后后也有十来年了。”

    杨富民点点头。

    一群人看了又看,问了又问,最后,杨富民拍板:那就租赁下来吧。他们的外孙女要在这里读三年书呢,先租三年吧。

    那妇人自然是同意的。

    于是双方直接去了那老板娘的小卖部,双方手写了一份协议,注明双方的名字,经营的内容,每个月的房租,租赁的时间等。

    赵海燕看了一眼,那妇人叫方桂英。

    房租每个月二十,赵海燕知道他们需要用钱,就让杨蕙兰一次线给了他们半年的房租,也就是一百二十块钱。还有那些用具,折算了三十块钱一并给她了。

    方桂英拿着那一百五十块钱,感激的热泪盈眶。她老伴儿还躺在医院里,医院里的医药等费用就要两百多,她正急着这么多钱要去哪里凑,没成想房子就租出去了,对方还愿意一次性付了半年的房租。真的是及时雨啊。

    方桂英谢了又谢。当下就把钥匙给他们了,至于后面房子的钥匙要等几天,她老板还有十来天才出院。等出院了,他们就收拾东西会乡下。

    杨蕙兰作为跟她签订租赁合同的人,自然同意了。反正离开学还早,他们家里的事情也还要回去收拾收拾。

    于是,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赵海燕一行人告别了方桂英,揣着钥匙回村里了。

    回了家后,杨富民首先就去了杨富贵家。他本来还想着他先留在村里干点活儿挣点工分,总不能一点收入都没。当在看到那三间大瓦房的时候,杨富民心动了。

    方桂英虽然说他们做早点做了有十来年,但那个穷苦的年代,又几个人吃的起早点?

    还不是后面这些年人们手头宽裕了点才花个毛把钱出去吃点早点么。

    那么他们之前的收入盖了前面的房子,后面住的三间大瓦房肯定是后面才盖起来的。

    两三年的时间能盖一件大瓦房,杨富民心动了。卖个早点就能盖大瓦房……能不心动吗?

    他找到杨富贵,倒也没说别的,就说赵海燕要去县城读书了,他们不放心决定跟着去县城找点活儿干干。

    虽然是兄弟,但早就分开了,杨富贵作为村长,其实也知道他们家劳动力不够的情况下,天天靠那点工分也不是个事。当下也没多问,就让他们注意点,钱够不够,不够的话他能先借给他们十几二十块的。

    杨富民此刻无师自通的鸡贼起来,他舔着脸不好意思的借了十块钱,还说等过年了一定还给他。

    杨富贵也没当回事。

    等到了八月二十三,赵海燕一家起的很早,早上四点多就起来了,日常要用到的东西昨天都收拾好了,现在就放在板车上用绳子捆绑就可以,弄好后一看时间也才五点多一点,他们不想让村里人知道,免得又说三道四,除了跟杨富贵打了招呼外,谁也没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