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1章 第十一章打算

    “蚕丝。”南方嘛,别的没有,蚕丝的产量还是可以的。

    “用来絮衣服和被褥的蚕丝都是下脚料。”竺年大致解释了一下蚕丝的各种品级。

    尉迟兰听着油啊长度啊之类的,倒是明白了一些。在北境,丝绸金贵,但他还是见识过不少,只是没穿过这种絮了蚕丝的:“我们在北境,絮的都是羊毛什么的。”

    竺年有些羡慕:“皮草比丝绸可暖和多了。听说北境牛羊成群,牛皮啊羊毛啊,有多的可以交流交流吗?”

    他这边军中,想弄点厚实的衣服给军中普及都还做不到。至于丝绢什么的,用来给军队列装,那不是开玩笑么。

    竺年没有提马。马匹在这个年代是非常敏感的战略物资。

    北境尉迟最出名的一支军队,就叫北境铁骑,总人数也就三千。一个人要配三匹马,人数再多就养不起。

    南地也有骑兵,不过数量较少,而且北地的高头大马不适应南地的山林地形,北伐是用得上,但是南地没有适合的养马地。

    马匹的交易受到严格管控。

    牛羊就没那么多限制。他要求的还只是牛羊制品。

    这点尉迟兰倒是可以做主:“可以。我安排……你安排人。”

    竺年嘻嘻一笑,拉着洗漱完的尉迟兰去吃早饭:“打不打的,都不影响赚小钱钱~”

    尉迟兰听着小孩儿飘起来的尾音,跟着笑:“今早吃什么?”

    “杂粮菜饭,萝卜汤。”竺年早起,送他奶兄竺祁一行人南下,已经跟着吃过了一回,再次到食堂的时候,已经过了军中的早饭的时间点。厨房先给尉迟兰一份饭菜,又多给了一小篮子的萝卜丝饼。

    竺年自己去倒了两碟醋。

    他今年的个头蹿得飞快,饿得也快。

    去年秋天的时候裁了一次冬衣,等正月入京前又裁了一次衣服。这才过半个月,他的袖子裤子都短了,在军中又重新裁了两身。本来罗英还想发挥一下难得的亲娘的爱,想给儿子亲手缝两件里衣啥的,结果被烦得差点上手揍人。

    竺年对亲娘做的衣服不执着,也想象不出自家亲娘用拿大刀的手去拿针线,把萝卜丝饼蘸了醋,咬得咔咔响。

    尉迟兰第一次吃菜饭。

    米粒油汪汪的,混合着绿色的新鲜菜叶、褐色的菜干、红色的腊肉,全都切成丁,一口下去有肉有饭有菜,滋味浓郁,十分有饱足感。汤是火候足够的高汤,里面的萝卜块软糯,都不用牙齿咬,只要轻轻一抿就行。汤上还撒了切碎的大蒜叶,喝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萝卜丝饼油炸过的外壳酥脆,内馅绵软,萝卜丝又很爽脆。

    尉迟兰吃完,慢慢吃剩下的煮鸡蛋,手上还有一个柿饼,外面厚厚的一层糖霜,虽然有点发硬,但是格外的甜。

    柿饼不大,尉迟兰两口就吃完了。

    竺年这个小王爷,用特权拿了一篮橘子,提溜着送尉迟兰去书局“上班”:“现在冬天水果少,先生将就将就。”

    橘子黄橙橙的,瞧着好看又喜庆,在整洁明亮的书案上放着,外面是孩童们的嬉笑和人们日常劳作交谈的声响,完全没有半点马上就要打仗的样子。

    尉迟兰手上拿着一个橘子站在窗边,没法静下心来。

    仗,其实不一定要打。但是瞧竺年的态度,似乎对打仗早有准备。

    竺年的态度,就是南王的态度。

    “不奇怪。”尉迟兰想到京中见到的生活,对比北境的生活;哪怕只是普通百姓人家过的日子,都相去甚远,更别说那些王公贵族。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哪怕是普通百姓,但凡有点条件,都想搬去京城。更别说是手握大军的南王,或者也包括尉迟家。

    在尉迟兰看不到的地方,真正的峪州军队和岱州水军等等军队,早就已经调动了起来。梁州、建州,乃至漓州一线沿海码头已经实行了临时管制,各种舟船数量明显增多。

    民间已经开始有流言传出。只是南地多数海军营地都在近海岛屿上,民众看不到军队,猜测也只能是猜测。

    实际上,近海一线的岛屿,本就驻扎着的军队不提,一些海盗聚集的岛屿直接被荡平,渔民也被临时管控。

    此时北地的朝廷刚刚下朝,群臣脸色各异,一直到各自的府衙才纷纷揣测。

    “大皇子监国,陛下也没见着。”

    “陛下是不是真的龙体抱恙?”

    “罗家前几天出了城,到现在还没回来。陛下那性子,保不齐是跟着出去了,搞什么微服私访。”

    这位大臣的话一出口,众人纷纷息下一肚皮的阴谋诡计,表示赞同:“陛下,还真有这个可能。”

    坐镇中宫的皇长子宋淮,倒宁愿他父皇只是不靠谱地去微服私访了。

    御书房内,大学士廉丰突然说道:“殿下一片孝心,陛下和娘娘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陛下生死未卜,国不可以一日无君,殿下还需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