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章 上海滩的纸醉金迷

    三人又坐了一会,然后结账下楼,施施然往十六铺码头走去,越是靠近码头,认识杜月笙的也逐渐多了起来,不时有人打招呼。

    ‘小杜先生’似乎是这一带的名人,偶尔也有人叫‘恒爷’的,果如杜月笙所说,孙志恒好像也有些名气,有时候也有茶档酒铺的人上前往‘小杜先生’手里塞一些东西。

    杜月笙也不盛气凌人,而是客套的和别人打招呼,拉拉家常,亲和力十足,至于一脸崇拜叫‘生哥’的,应该就是杜月笙的直属小弟了。

    陈煊也不多说,随着两人在码头上逛了一圈,从人流滚滚的十六铺就可以折射出上海的繁荣了,不知道多少怀揣发财梦的人来到这里,有人出人头地了,也有人把命送在了这里。

    码头工人背扛大包,一次次从船上卸下,滚滚的汗水随着身体行走的摆动滴到地上。

    江面上穿梭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老旧的中式帆船,也有冒着黑烟的西式铁甲船,更有挂着各国国旗的军舰在江上横冲直撞,陈煊瞬间没有了看下去的心情。

    杜月笙见陈煊情绪不高,知道他在想什么,便和手下叮嘱了几句,三人一起离开了十六铺往租界中心进发。

    来到租界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进入租界,似乎又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霓虹闪烁,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的西方绅士们柱着文明杖,手臂上挽着一个个妖艳的女郎,或是西方人或是亚裔。

    这里充斥着近现代文明和东方传统的冲突,有人力抬轿同样也有着呼啸而过的有轨电车,有留着金钱鼠尾的人,同样也有着穿着时髦的人。

    上海,这是一个魔性的都市!

    来到福州路一所中西合璧的舞厅,说是舞厅,不如说是一间高级会所,里面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无数有钱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来到这里,想要来一次彻底的放松。

    杜月笙明显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的选了一间包厢,叫了几个面容姣好的女子作陪,于是一屋子人开始喝酒游戏吹牛打屁。

    此时的杜月笙也放弃了平时文质彬彬的形象,一下子放浪形骸起来,孙志恒似乎也来过这些地方,看起来游刃有余,反倒是拥有两世记忆的陈煊看起来颇显拘谨。

    随着酒意微醺,陈煊也渐渐放开,左拥右抱不亦乐乎,而这些小姐们也曲意逢迎,猜拳掷骰子,花样一样接一样,可能是后世陈煊没经历过欢乐场,竟然觉得20世纪初的欢场比之后世也绝不逊色。

    之后三人又赌了两把,听了两曲当时上海滩的流行歌曲,这才醉醺醺的往回走,犹不尽兴,一路鬼哭狼嚎,似乎中途还不知道跟谁打了一架,在别人叫人之后落荒而逃。

    “咦!什么声音?”

    陈煊似乎隐隐听到一阵幽美的琴音。

    “哪有什么声音,分明是你眼睛有问题?”

    孙志恒颠三倒四的嘟囔道。

    “分明是耳朵有问题,眼睛?眼睛能看到,那个,什么声音吗?”

    “不对,是弹琴的声音,不会错的?肯定是哪家小娘子想念煊爷了,咱们瞧瞧去。”

    陈煊觅着声音寻了过去,两人无奈,只得跟着他走,穿过一条街道,琴音愈发明显,分明是一幢两层小楼里弹出的琴音。

    杜月笙还来不及阻拦,陈煊已经推门而入了,只得心里叫苦。

    杜月笙不愧是酒精考验的,路上风一吹,酒已经醒了大半,看清楚这幢小楼后,他知道这屋子的主人绝对不是他所能惹得起的,不成想这位爷二话不说直接就推门而入了。

    屋子里正是一名身着黑色旗袍的典雅女子在弹奏,另外还有七八个人坐在屋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杜月笙看清楚里面的人后更是懵逼到不行,四处作揖赔礼。

    那位爷倒好,不管这些人诧异的眼神,自顾自找了个地坐下,得亏他没像在大舞台时候那样放浪形骸,不然杜月笙一定很想死,而孙志恒也不知道被甩到哪去了,到现在没见踪影。

    一曲听罢,陈煊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向那个典雅的女子行了一个西式礼,然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