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13章 改良的科举制度

    南京城外,陈煊的后续部队已经基本到齐,冯国璋攻打鞍山未遂的队伍虽然被姜中其咬住不放,但是在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终于还是和冯国璋顺利会师。

    徐州城还是打的轰轰烈烈,张勋似乎铁了心的不管自己的后方了,死盯在南京城外一动不动。

    张勋的部队和冯国璋的部队合在一起已经超过八万,甚至比陈煊的部队还多出一倍不止。

    陈煊臭着脸,对于武昌战役很是不满,武昌城是拿下了,孙传芳也在武昌失守之后放弃了黄石夺命狂奔,于是黄石也是战绩惊人。

    但是陈煊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八年了,还是融入不进这个时代的人的思维,蒋方震虽然没有明面上报告,但是陈煊知道,武昌的北洋兵变有着蒋方震的影子,甚至他的影响占据了绝对的主导。

    能够顺利光复武昌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战争给武昌百姓带来的伤痛却是陈煊能以接受的,据手下的情报部门报告,有据可查的,这次北洋兵变,死掉的百姓就足足800多人,受到残害的不计其数。

    在这个北伐的关键时刻,若是事情泄露出去,将会给陈煊的新民国极大的打击,陈煊不由得想起后世一些人对蒋方震的评价,若论军事,蒋方震称第二,绝没人能称第一,但是这个战略大家的政治头脑却是绝对不敢恭维,整个民国时期,几乎是每次站队都站错。

    陈煊这些年一直保持复兴党的好声誉,在他的想法里,宁愿多花点功夫来攻打武昌,也不愿意给武昌的百姓带来如此大的伤害,以南京为例,若是陈煊真想快速拿下南京城,也不是没有可能,自己的飞机大炮战舰坦克可不是摆设,但是真打下来,只怕千古名城也要毁于战火之中了。

    面前摆了武昌一战的邀功报告,陈煊却不知道怎么去批复了。

    “逸阳,你对方震兄苛责过了,战争归战争,这世上哪有不流血牺牲的革命?”

    这次到南京来和陈煊商量国事的宋教仁说道。

    陈煊叹了口气,就算他再理想化,他也当然知道战争的实质是什么,算了,不想了,陈煊虽然理想化,但是有个好处就是想不通就别想了,爱谁谁吧。

    签署了手上的功劳簿,陈煊还是隐晦的提醒了一下蒋方震,至于他是不是看得懂,那就不知道了。

    “遁初兄,你们新民国这次犯的错误不小啊,前面兄弟们把江山打下来了,你们的后续官员却跟不上,军方已经几次告到我这里来了。”

    “我,我们没想到军方的兄弟打的这么快啊,这才几个月湖北的大半湖南的一半就拿下了,还有整个江西,我们的人才也是捉襟见肘啊,奉天也收回来了,逸阳,你别光说话不嫌腰疼啊,你知道这么大的地方需要多少官员去填充吗?眼看江苏也快下来了,你让我们上哪找人去,夏国增援过来的上千人也只是杯水车薪,这些年我们培养的人才也早就一个当几个用了,这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么。”

    宋教仁有些脸红,身为新民国的政务总理,却拿这事毫无办法。

    陈煊也有些无语,难道军队太能打还错了!这没道理嘛!但是宋教仁能够在百忙之中跑到南京来求助,肯定也是束手无策了。

    但是陈煊也有些懵,这些年一直说要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人才,但是大学修了无数个,师资力量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培养出来的人还没等毕业就被各个部门要走了,甚至商人们办的技术类学校也被选拔出很多人加入了新民国官府,对此这些大商人已经有些不乐意了。

    事实上陈煊发现如今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于此,这些年复兴党这个团体以及新民国和振华集团都出现了浮夸的风气,自己要求修建的交通公路网,因为洋灰的标号达不到,钢铁的缺乏,虽然修了很多,但是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就是豆腐渣工程,随着车辆的增加,道路的修缮也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很多地方已经直接断掉了。

    还有工业方面,因为技术和人才都积累太少,盲目的扩建了许多工厂,如今都一直处于亏损阶段,报废率高的惊人,就连自己的拳头产品汽车,寿命也远远低于国外进口的汽车,若非价格差距,购车的用户们早就找车企的麻烦了。。。。。。

    林林总总,数不胜数,陈煊又开始羡慕那些同是穿越而来的同志们了,他们可以几年之内从无到有的建成工业帝国,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绝不是话,但是自己兢兢业业开拓了八年,手上却还是一个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