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2章 锦囊

    洛阳城郊,砚山。

    山麓中,山峦叠嶂,古树参天,云雾迷茫。一老者身着白袍,道骨清风,发髻高耸,手握一青籇玉笔,在纸上认真地画着什么。

    城郊砚山,山顶皆是黑色岩石,山形成龙身状,或晴或雨,山峰之间总有渺渺青烟,显得颇为神秘。

    “师父,您已画了两个时辰了,也该歇息了。”说这话的是一个二十左右岁的男子,也是一身白衣,相貌清秀,面容清冷,似乎让人临近而不觉体温。

    只见这男子手里端着一壶白茶,放在了老者面前的桌子上。

    那老者并未拿起徒儿递过来的茶杯,而是提起了笔,笔尖上的墨汁径直掉进了茶杯里,形成了一个小圈,然后小圈又慢慢的散开,分成了两边,两侧墨的边缘向不同的方向随着茶水的波纹荡漾着,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图案。

    “成儿,你看这是什么?”

    那身着白袍的年轻男子向茶杯口望去,惊奇地说了一句,“八卦!”

    只见那老者缓缓说道,“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间万物皆由阴阳构成,皆以八卦起源。”

    “那我们要是掌握的八卦,岂不是掌握了世间的规律。”

    “八卦之道,并非常人能及,八卦规定,旨在教人顺应天意,进而尽人事,俗语道,天意不可为之,替天改命,实为大逆不道之举。”

    青年男子点了点头,又给老者重新斟了一杯茶水,这次老者接过了茶水,慢慢地说道,“成儿,你本就天赋异禀!这次让你下山,也是为师要将一件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你。”

    “嗯,成儿知道,只是成儿自打认识师傅起,就从未下过山,不知成儿能否完成师傅交给的任务。”

    “你我本就是修道之人,不应被世俗之事所扰,只是天道必有人观之,记住下山之后,先要去拿锦囊——”

    ——

    永熙元年三月,明月禅寺。

    住持智心躺在榻上,已然病入膏肓,自己皈依佛门多年,却无法做到六根清净,对世俗之事多有介入,如今就要去那西方极乐世界,不知佛祖会不会怪罪。

    回想上月,智心病情恶化,王宫大臣多有探望,除一事外,已无它事分心。此事正是羊祜大人生前托付的锦囊,按照羊祜大人手书,此锦囊不能轻易动之,必由有缘人来解,可是,时隔多年,有缘之人又在何处。

    正在智心烦闷之时,一方士叩响了明月禅寺的庙门,说是受人所托,来取锦囊。

    这方士不过二十多岁年纪,气质颇为脱俗,只是智心还是心存疑惑,为何有缘之人是一位年轻男子,倒是那男子不卑不亢,说是家师所托,见智心仍然半信半疑,方士居然说出了锦囊的内容。

    至于锦囊之上所言何事,智心从未看过,不过事已至此,亟需拿锦囊一看,否则要是交错了人,如何向故去的羊祜大人交代。

    方士口中的十六字真言,竟然一字不差,这使智心不得不相信,这位方士就是羊祜大人口中的有缘之人,遂将锦囊交之,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其实,智心住持并不知道,十三年前羊家管家方厚托付锦囊之时,早已被人盯住。

    ——

    当日窃密之人正是明日禅寺的僧侣,法号唤作玄空,说起来,玄空与朝臣卫瓘(注1)颇有渊源。

    泰史七年,大晋王朝多受北方蛮夷骚扰,晋武帝曾卫瓘任征北大将军,兼任幽州刺史,为朝廷解决边害。

    玄空出家之前俗名为周武,只是幽州的一介草民,家居边境之处,因匈奴南移,烧杀抢掠,致使周武家破人亡。

    就在周武走投无路之时,卫瓘前往边境巡逻,看到了欲寻短见的周武,便收为家奴,那周武倒是颇有几分蛮力,早年一直是卫瓘大人的随身侍卫,后卫瓘因朝中小人陷害,告老逊位,周武便出家做了和尚。

    其实周武出家并不是为了悉心潜佛,只是那明日禅寺与皇宗贵族来往颇多,主持智心又与朝中大臣交好,为官多年,卫瓘早已看透了天子之侧的诸多险恶,让周武化作僧人玄空在寺中潜伏,其实是为了在这个看似佛门清静的地方打探朝中动静。

    公元278年,羊祜大人离世,管家方厚携十六字真言拜访智心,智心将真言藏于观音脚下暗格之中,这一幕,被玄空看在了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