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四家六门

      顾海就有点疑虑,既然你们都收到了消息,相关部门难道就没有消息?人家恐怕早就出发,在场了吧?场地一封锁,你们还去有什么用?

  “现在去,会不会晚了点?”

  一听这问题,就知道是个菜鸟,袁宝有点奇怪,看顾海的眼力,不像是新手,而是一个非常老道的家伙,不应该问这种问题呀!

  文成旭很快反应过来,笑道:“顾海兄弟,你这就有所不知。一般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收到消息会比官方快一点。再说,就算相关部门也得到消息赶过去,但难保已经有人得到了宝物,然后藏起来。而我们去,差不多就是收货的。”

  顾海是什么情况,文成旭已经查得很清楚。在他爷爷去世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而且极少插手古玩行的事情。

  因此,就算顾海有本事,也很少在古玩圈里面显示。

  那么,古玩圈的一些事情,他还真可能比较糊涂,不甚了解。

  说着,文成旭还一边给袁宝使眼色,让他别追问,以后再给他解释,生怕揭了顾海的伤疤,毕竟人家的爷爷才去世没有多久。

  袁宝也是个聪明人,立即收到文成旭的信息,止住了话题。

  “那么,我们现在出发,免得夜长梦多,看能否分一杯羹。”袁宝说道。

  既然如此,文成旭也只好将和珅的那枚私印再保存在这里一天,等回去的时候,再顺道过来取走。

  拐子河其实是一截人工运河,属于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小支流,大船走不了。

  就在凌晨的时候,有人捞鱼,捞上来几件古瓷器,顿时引爆了大家的寻宝热情。其实,大家都知道规矩,河里的、底下的,都是国家的财产。

  不过,财富面前,有几个人能忍得住?正所谓:人为财亡!就是这个道理。

  “顾海兄弟,你这鉴宝本事,源自那一派?”路上,袁宝禁不住问道。他好奇了许久,一直没问。

  收藏古玩,最紧要的前提是鉴别新旧真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对古玩认知的“眼力”。

  对于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无论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古玩,目前的识别方法仍是靠“眼”来观察。

  如同计算机信息库储存信息数据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分析的结论一样,眼见过的古玩实物多少,也会存储到你记忆的脑库里,并形成你鉴定真伪、辨别年代的经验。

  因此眼力高低与见识多寡也往往成为衡量古玩收藏家或爱好者“专业水平”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以说,见识见识,见到过才能认识、识别,少见就会多怪。

  当然,这只是指一般的藏家。

  而真正的行家,很可能都是有传承的,比如袁宝自己,就是鉴宝世家出身。他的本事,都是有根可寻的。

  其实,每一行,隐隐约约都会分派系。

  在他们古玩这一行,就有不少派系。笼统一点,就是南北之分、官私之分等。细一点,那就很复杂了。比如瓷器鉴定,就有好几个派系,他们鉴定瓷器的手法各不相同。

  顾海摇头:“我的本事,一方面来自我爷爷,以及赵老爷子;另一方面,是我自己在一本古书上学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