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三章 装裱

      古玩店都没有了,顾海捡到宝也没有渠道转让出去,只能去找赵老。

  无论是让赵老帮忙找买家,还是放在他古玩店寄售,以后顾海少不得麻烦赵老。毕竟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古玩收藏家,不懂什么收藏,用不上的还是转化为金钱比较好。

  于是,第二天顾海带着自己寻到的两件宝拿到赵老的店里。

  赵老有点吃惊,这小子运气不错呀!捡漏了。

  别说他这种年轻人,就算是他们这些老家伙,想要捡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市面上假货多,真品率极低,即便你本事再大,碰不到真品,也还是空手而归。

  因此,有时候捡漏很讲究点运气。毫无疑问,昨天顾海的运气是不错的。

  他检查过,无论是高起的小诗,还是寿山石雕件,都是真品。

  “很好,能捡漏,说明你已经在这行开了头。以后,多看少入手,观察时要仔细。这幅高起的作品,最好还是装裱起来。”他拿起那张宣纸说道。

  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书画大多创作在容易揉皱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您老认识有这方面的师傅吗?”顾海问道。

  赵老点头:“等一会,你带着它去文昌街,那儿有一家专门装裱古字画的店。店老板和我熟,你跟他说是我介绍过去的。”

  说完,他拿起那件寿山石雕件,又看了一会。

  “难怪能让你捡漏,这件作品,有两个人的雕琢痕迹,非常明显。一般的玩家看到,立即生疑,对这件物品也就敬而远之。多少钱弄到手的?”赵老好奇地问道。

  “一千!”

  “一千?你赚大了。这件寿山石雕件,起码都是这个数。”赵老伸出三根手指。

  “三万?”

  赵老摇头:“是三十万,寿山石本身的质材就不错,加上还有若隐若现的萝卜纹,还有人物部分精湛的雕工。三十万,是最保守的价格。”

  “那就先放您这。”

  赵老摆手赶人:“行了,去吧!尽快将那幅字装裱起来。”

  顾海也不拖泥带水,带上那张宣纸就出门,寻找赵老口中的那家店。

  文昌街其实就隔了三条街,之所以称为文昌街,因为这条街有各种新旧书店,在这里,你随处可见各种文化用品。

  各种笔、墨、砚等文房之宝,还有各类书籍、古字画等等,应有尽有。

  顾海找到那家叫装裱之家的店铺,店铺很小,宽只有三米左右,深六七米,里面很杂乱,两边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字画。

  顾海看到一个很是邋遢的老头,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但认真观察的话,会发现他的手很干净。

  只见老头抬头,看了眼进店的顾海:“有事吗?”

  顾海开门见山:“老爷子,我是赵老介绍来的,有幅作品,想请您老人帮忙装裱。”

  此时,他正在装裱着一幅作品,不能中途停下,只好一边说道:“稍等我一下,或者你一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