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春耕时分

      春种秋收,自古是农家大事。

  现在正直春耕时分,成家二代三代男人尽皆下地种田。祖母和母亲、二婶要洗衣、打扫,准备全家饭食。

  成家平时吃两餐,春耕秋收吃三餐,不过在早晚间加一顿简餐,和普通农家平日里一样。要说不同,农户图个方便中餐大多吃饼,汤汤水水不方便带也不饱肚子,大多吃在田间地头,省着时间,赶着抢种抢收。成家为个体面是在家吃的,好在地虽散在几处,却都不远,也方便的很。

  农具就放在田里,不会有人拿,村里各家各户有多少家什村人大致都是清楚的,多一件少一件的都看在眼睛里。外村的人农忙了更不会跑这来,来了也自觉不往田里去,怕有个什么瓜田李下的说不清白。即便有那游手好闲的混子,村人也不会干看着。农具也就安全无虞,不怕被盗。

  成家媳妇素日还要准备猪食,喂养成家那几头会“哼哼”的黑皮小猪。

  生食就剁了猪草直接喂,熟食就再加些豆渣熬煮一遍,做猪食菜,或稠或稀,少食多喂,麻烦的很。好在成家饭食做的多,多少有剩,剩菜汤汁和馊菜都喂猪了,可以少做点猪食菜。

  不过二婶怀孕,喂猪的事放下了,多由成池母亲负责。

  '

  又是一场春雨后,二婶钱氏带着成池成蔓去山脚采蘑菇。

  二婶钱氏是个极温柔的妇人,贤良淑德,大概是成池前一世直男的最爱吧。不过成池更欣赏像成池母亲那边,爽利能干,能支撑门户的女子。

  乡下妇人可能不会像职场女强人或张扬肆意,或精明能干,或热情爽朗。成池母亲是不会像火一样热烈的燃烧,但会像迎春花一样绽放,比不上名花好看,但有用,也能开的热烈。二婶钱氏更像梨花,白白的,不像水般多情温柔,但瞧着好看,纯真。钱氏也没什么心眼子,和成池母亲妯娌相处的和谐。

  钱氏成池成蔓都穿着木屐,背着背篓。雨后穿木屐防滑,成池穿的新鲜,颇有趣味。成池成蔓小背篓装不了多少,可小背篓的肩部也叫钱氏细细的缠了一圈土布。

  到了山脚下,微风吹着成池的脸。成池看着小山,停了下来。

  小姚村的山小,也没个正经名字,只因山在村子村后,绵延山势的山脚,平日就“后山”“脚山”“尾山”的叫着。山上没什么猛兽,大多是野鸡兔子,就连野猪都少,只要不顺着山势进大深山没什么危险。

  采蘑菇多在春季,雨后空气清而且润,正是蘑菇鲜美的好时候。不过采蘑菇看运气,而且蘑菇品级比不上大深山的蘑菇,卖山货赚不了几个大钱,还耽误春耕,多是小孩子的活计。

  成池看着后山雨后的样子,微蹙着眉,对着钱氏说道:“二婶,雨后山上地滑。我带着小姑姑去,你在山脚摘野菜,别伤着小弟弟。”

  二婶想了想,也担心腹中孩子,温温柔柔的说道,“你们不要走远,要叫我看的到。”

  成池成蔓应声答应,踩着木屐上山,也在山脚,只是比二婶在山外平地略高一些。后山树不多,山脚更稀疏的很,叫二婶看见不难。

  蘑菇有的长在腐木上,有的长在草地上,品种不同,不是成池常见的香菇平菇,本地人就叫“树菇”“草菇”,长在哪就叫什么。都是春季里采的,也都是“春菇”,夏季也有蘑菇,称作“夏菇”,后山夏菇品种少。秋冬也有蘑菇,多在大深山,后山是没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