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3章 第 73 章

    街上确实诸多热闹。

    百戏之人不少,虽有些表演不适合在晚上演出,但却也同时不少专门的把戏,能叫人在夜里也看得个清楚。

    更何况,今日是元宵灯会。

    一路明灯如火,敞亮如昼。

    街上人声鼎沸,喧腾热闹。

    纪芙薇被萧晟煜护在身侧,两个人一边吃一边逛。

    中途,她还给他买了个面具,是猴儿面具,最受小朋友欢迎不过了。

    “您太惹眼了,”她贴着他耳朵,小声地嘀咕,“一路上大家都瞧着您呢。”

    便是做了寻常打扮,纪芙薇和萧晟煜自也仪表不凡、气宇轩昂。

    莫说是可能知道他们身份的人,就是不知道的,只远远瞧见,就能隐约察觉他一身气质,当真是难以泯然于众人。

    纪芙薇戴着面纱,旁人即使是看着她衣装晓得她身价不菲、贵气逼人,但多少因为见不到她面容,只瞧过她衣衫并一身气度,就收回了视线。

    但萧晟煜不同。

    他可招人眼得很。

    正巧经过了那面具摊,纪芙薇便干脆买了个猴儿面具递给他。

    所幸,今儿灯会卖面具的也多,大人小孩都有佩戴的,左不过是节日意趣,谁在今儿都宽容了几分,不至于多么计较。

    “我知道了。”萧晟煜看她一眼,只叫她亲自为他佩戴,也不说别的什么,更没有半分的拒绝。

    “我们最后去放花灯。”

    “可有看重的灯笼?”

    闻言,纪芙薇脑内一过,却没有格外的惦念。

    他们带着的人手虽顺着萧晟煜的意思做了打点,但前后并没有做格外的准备。

    比如,大家若都是放的花灯,而他们放明显不是外头能有的甚至是宫里规制的宫灯,那岂不是叫懂一点的人一下看出问题来了。

    “就在店里买吧,”她小声地回道,“我瞧着这一路,除了小摊贩有卖自家做的河灯、花灯、提灯等灯笼,也有那些酒楼里另外卖的。”

    这一路朱雀街除了小摊贩,还有许多一直营业到次日的店铺,酒肆、茶楼、饭馆甚至是杂货铺……各种店面都开着,卖些应了新年时节的东西。

    “那便寻个好些的。”萧晟煜点点头,倒也没有意见,实际上他对此并未特别的惦念,毕竟是已经这个年纪,此类的灯会他参加过一两次便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宫里宫外的皆是如此。

    要他说,白天宫里吃了宴席,晚上和纪芙薇出来,反倒是晚上的更有意趣一些。

    平常大概也难以对这些灯会节日升起强烈的兴趣,不如说从入了佛门修行开始,在他眼中这俗世的节日不过是为了应景,是他身为皇帝要参与的,但作为佛门修士却并没有那么强的惦念。

    只是今年却不同了。

    有了纪芙薇在他身边,萧晟煜便是不认为元宵灯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忍不住觉得入目太平颇有可取之处,至少能叫百姓与她都露出欢颜来。

    凡人之所求,不外乎于此。

    到底是盛世太平来得更好。

    “不过现在人多,河边肯定人也多。”纪芙薇拉着他的手,进了旁边的明月楼,“咱么先到店里休息休息。”

    听太监说他们在明月楼早准备了包厢,果然进门便被领了去。

    明月楼是个酒楼,但也有茶点,勋贵人家在楼上包间都有各自的长期包房,今儿店里也热闹着。

    “是有什么表演?”纪芙薇问。

    “请了说书的,是新段。”

    楼下是说书先生在打着扇子讲故事,楼上是临水河边包间人在赏景。

    纪芙薇和萧晟煜落座之后,才觉得之前那种拥挤的热闹散了几分。

    不过还是灯火通明,人声喧沸,只是比起街上的摩肩接踵,酒楼里的热闹相对“清净”些,多了几分雅意。

    今天楼下讲的似乎是神话故事,说的是二郎神劈山救母。

    纪芙薇听了一会,旁边萧晟煜正慢慢地品着茶,两个人安逸得很。

    “有赏。”纪芙薇笑着吩咐辛夷,“你去安排着吧,叫那先生再讲一段。”

    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说书先生投了她的胃口,凑了个巧。

    酒楼里小孩子多,不少是玩累了便被家长带着来的,自然说书先生也不会说些朝廷政事或是鬼怪艳文,挑着无错的来,听书的人也是吃着瓜果,并不似往常那般专心,来来往往颇多,但也算凑个节日氛围。

    劈山救母又叫桃山救母,这故事是二郎神两个孝道故事里头最有名的一个之一,流传版本也很多,当然几乎是黄发小儿都知道的。

    本来并不出奇,但说书先生人也机灵,故事尾声落在了孝道之上,忠孝忠孝,他以二郎神之孝母,转到人臣之孝君,话里话外又将当今陛下萧晟煜夸了一通。

    虽然他本人不知道皇帝也在,但纪芙薇听着确实格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