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5章 加戏

    宁河吃完饭回到剧组的时候,发现导演临时起兴,加了一场戏。

    加在了男女主从楼里出来之后,围观的人群后的一棵树下站着一个戴着黑色口罩的黑衣人,在和顾枝眼神交汇的刹那他低下了头,女主觉得这人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想走过去看看清楚,结果黑衣人撒腿就跑。

    这引起了袁向的警觉,立刻去追,但黑衣人显然很熟悉周围的路况,很快就消失了踪迹。

    这场戏并没有告知原编剧,就是黎导吃完饭突然来了灵感,直接在纸上奋笔疾书写的临时剧本,然后就通知各个小组开拍了。

    等一无所知的原编剧回来的时候,这戏都拍了一半了。

    宁河有些愣神,他看了看全神贯注盯着监视器的黎导,又看了看各就各位的演员和摄影,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多余。

    站在旁边的谢芸发现了他,走了过来,拿着表格拍了他一下,轻声地说:“拍剧现场临时加戏改戏,是常有的事。”

    “……谢谢,我知道。”

    宁河点点头,心情并没有好转多少。他能理解加戏改戏是常事,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跟他说一声。

    是,他是不在现场,但他们有个剧组群,今天早上陆鸣洲刚把他拉进去的,里面所有人都在,加了戏,说一声也不难吧?

    青年不是傻子,黎导对这个剧本的藐视他感受得到,说加就加,动手就写,也可能是基于对他能力不足的考虑。但无论如何,不被尊重的现实还是给了他心脏狠狠一下。

    宁河感到有些丧气。

    谢芸看着他,许久,轻叹了口气:“别想太多,等哪天你写剧本写出头了……自然就有分量了。”

    要把故事拍成剧、拍成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这需要团队协作。既然是一群人,那自然会有主导者、管理者,以及……被忽视者。

    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在哪儿都有,甚至人类的规则会显得更为残酷。不管哪个行业的新人,在满怀天真踏进来的初始,总会被这份规则狠狠伤到——每一条路远远看着都是通天坦途,在真正走上去之前,少不了跌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还有无数次的怀疑自己。

    无人问津的时光,熬过去就好了,熬到有了资历,有了人脉,有了底气,也就等到了出头之日。

    谢芸的眼里有怜悯,期待和一丝的欣赏。

    她是圈里的老人了,接触过的编剧没一百也有八十。她见过有人广播编导专业出身,浅混了几年就换了工作;也见过有人一鸣惊人,资本和名声纷至沓来,却逐渐弄丢初衷随波逐流;还见过许多人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写本、改本,逮到一切机会自荐,却连温饱都成问题。

    编剧圈里,或许最不缺的,就是像宁河这样的年轻人,有点想法、会写些东西,青涩又真诚,一头扎进这漩涡里,很快吞得连影子都不剩。

    她看过那个剧本,用专业眼光来说实话,很烂。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得就像太阳,就算被云遮了光,也遮不住那股热烈。

    在见到这个青年的第一眼,她就觉得,如果这个不爱说话的、总是低着头的男孩子,能在编剧这个行业里,一直坚持下去就好了。

    宁河没有辜负她的期待,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往前走了几步,在黎导身后稍远的位置,认真注视着监视器。

    那里头展现出来的每一帧都是拍下的素材,很可能会在剪辑之后,呈现给观众们。

    黎导很快发现了他,拿着手写的那部分剧本朝他挥了挥:“想看就站近些,那么远能看得到啥?过来感受下和专业之间的差距,学学什么叫视觉语言。”

    不专业的宁编剧抿了抿嘴角,走过去接过了那剧本,定眼一看,只是寥寥的几笔潦草的字,努力辨认后也只看出来几句对白和神色描写。

    宁河:“……”

    是他太菜了吗,抱着学习的心态来,但是看着这个剧本,真的没找到什么闪光点啊!

    “……你一直盯着那张纸做什么?”

    黎苜终于觉得不对,嘶了一声,转过椅子对着他:“我又不是专门写剧本的,那只是给演员和统筹看的而已,灯光啊机位啊展现效果啊,我都直接跟他们沟通好了,我是让你看这个——”

    说着,大导演指了指监视器:“仔细看看镜头是怎么走的,人物情绪是怎么呈现的,你下次要是再写那么难看,我告诉你,请我都不来。”

    宁河这才恍然大悟,忙凑近了一点,去看监视器,又被黎导嫌弃地推远了点:“别挨我那么近,让你看着感受下而已,你要真想写好,估计还得从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