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1章 恨铁不成钢上

    “你就这么被简简单单的给打回来了?”

    面对着陈老爷子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原本还有些得胜归来感觉的王大博士,很是羞愤欲绝的低下了曾经高傲的头颅。

    这种很窝心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长辈在骂不开眼的后辈去百里闻名的富亲戚家借粮,最终却拿着一小袋子杂粮回家的尴尬表情。

    问题是,王智大博士在回来的路上还是成就感十足,觉得这一趟是真得赚大了。

    看看人家殿下说的多好。

    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就像一颗到了大限之年的老树,而来到刘家港的他们,则是老树上唯一稚嫩的新芽。

    未来,这一株涅磐重生的新芽,能不能长成一颗郁郁葱葱的苍天大树,就看王智博他们自己能否真正的争气了。

    好在旁边,被自己强行拉来助拳的马文琪终于结束了神游天外,说了那么一句公道话。一句让王智博感觉到集体温暖的贴心话:

    “陈老爷子,其实王兄带来的消息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您看,第一,我们解决了大部分工人的安置问题,这是一个好兆头;第二。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江南造船厂并没有彻底沦丧为一个维修码头,而是抽调的这一部分人,依旧会为帝国的海军制造军舰;第三,王兄带来了钱,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政府拨款不是。”

    对于他们这些整天缺钱的高端技术人员来说,有钱才有门路,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刻,是一个……好兆头。

    毕竟,就算是有再好的理想,可要是没有钱的话,都是空中楼阁。

    谁都知道技术很重要,有了技术,就能有钢铁厂,枪炮厂,甚至军舰船坞……还能摆脱西方帝国主义对自家的军事技术封锁。

    同样海军也是这样,并非没人知道海军的重要性。

    不然的话,即使对海军失望的帝国,也不会一边掏出巨款从条顿王国购买了两艘战列舰,一边花大力自建驱逐舰了。

    比如,现在完全有北海造船厂制造,排水量高达三千吨的浮空导弹驱逐舰,拱卫帝国腹地的黄海舰队,就足足装备了十二艘。

    可导弹巡逻艇?

    这个玩意,海上的风浪稍微大一点就不行了,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大,无法全天候的担任作战任务。

    说句不好听的,这玩意就是撑撑门面的东西,甚至运气不好的话,连充门面的机会都没有。

    站在陈玉成老爷子的立场上,展所谓的导弹巡逻艇,绝对是江南海军走向最终衰亡的必然之路。

    可要是不去不展的话,江南造船厂恐怕连这一颗能够让传承涅磐重生的最后救命稻草,都要丢掉了。

    “那个赵日天,每年给多少钱?”

    赵日……

    听到陈老爷子这么称呼那位殿下,王智博嘴角倒吸了一口冷气,心说:哎呀嘿,您老这么直接,难道就不怕那位听到后,直接翻脸,一分钱都不给你。

    而且,说句实在话,那位殿下给自己的条件,真的非常优厚。

    于是,有些小郁闷的王大博士,有些无奈的举起了一根手指头。

    “什么,才十万?”

    曾经经历无数风云的陈老爷子,立刻吹胡子瞪眼的气道:“这点钱能干什么事?连养活你们手里那6oo名技工都勉强,还谈什么展海军?这家伙压根就没有这个心思。我算是看出来了,和他老子一样都是土财主,抠门的很。”

    “不是了,老爷子,是一百万纹银,而且是每年!”

    看着随着陈老爷子的话语,原本默默围住王大博士不说话的几位老爷子,开始挽起了袖子,这位赶紧纠正道。

    “每年一百万?”

    原本还一脸气势汹汹的陈老爷子,立刻眼神古怪起来。

    一百万两银子的经费,而且是每年!

    这个不小的数字,足够让已经几十年没有吃饱饭的江南造船厂兴奋不已,更别说那几百号人了。

    要知道现在一个滚烫滚烫的狗肉烧饼,也不过二十文钱而已。

    毕竟,就是他们当年很辉煌的时候,朝廷每年给他们的生产资金,也不过比这笔钱多一点而已。

    可用这么一笔钱,去建造不到一百吨位的导弹巡逻艇?

    要知道,只能用作近海防御的导弹巡逻艇,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在海上或者空中快接近自己目标的自动导弹射架而已。

    要是放在以前,这种所谓的群狼战术,还算得上是一种不错的近海防御手段;可在拥有软硬两种防护手段的无畏舰面前,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靶子。

    再说了,即使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导弹巡逻艇,价格也不会过三万两白银,可那个家伙王每年给一百万。

    这是要闹妖啊!

    每年三十多艘的鱼雷艇下水,只要十年的时间,整个东海的的鱼雷艇就如同汪洋大海一样,能有铺天盖地之势。

    可这玩意就是一个会飞的铁壳子加一个动机,这算是简易版的;高端版的加一挺重机枪;如果是37毫米的机关炮,这绝逼是豪华版的。

    感觉到不对的陈老爷子,死死地盯着对面的王智博,沉声说道:“你是觉得我傻,还是那个赵日天傻?他会连导弹巡逻艇和导弹巡洋舰都分不清楚?他说一年一百万,你就相信啊!”

    “老爷子,我觉得殿下是个守信的人,他不会胡乱说的。”

    觉得自己突然有些委屈的王智博,依旧低声的解释:“当时我还再三问过他,他确实说的是一百万,还说看情况定。如果需要追加投入的话,他也不会苛刻。”

    当然,这位急匆匆归来报喜的王大博士,没有看到接下来的场面。

    那就是,在那一台已经吃灰好几年的级计算机轰鸣声中,终于完成了某些演算的杨潇团队,重新拿着一款魔改版来见了那位豪爽的小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