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八回 溪云初起日沉阁1

    四月的一个朝会上,在家闭门思过的文令徽未经传召跑到泰元殿,神神叨叨地说他府里的人发现了一块奇石,要献给太后。随后,一块金光闪闪的巨石被抬了上来,巨石上隐约可辩“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群臣见后啧啧称其、纷纷下跪称颂。文后欣喜异常,将巨石命名为“圣母神石”,并当场赏赐了文武百官。

文令徽还提议文后去祖籍晋州文水祭祖,文后当即应允了,并命有司安排祭祖事宜。

文令徽无缘无故提议去文水祭祖,其中必有文章。郭大人立马派人去文水查探,这才知道他的钱都花去哪里了。原来他在文水的文氏祖宅边上,花重金打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别苑,取名“圣母神苑”,准备献给文后。

不得不承认,文令徽真是溜须拍马、投其所好的专家里手。一切如他所愿,在文水祭祖的次月,文后就恢复了他的官位,旋即授职太常寺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即入阁拜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睚眦必报的文大宰相,在上任之后没多久就指派永安府尹郭世杰前往永安边郊汝县处理一起民变。

民变是因北伐战争而逃难至汝县一带的难民与当地百姓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规模不算大,只因汝县是东都的东南门户,故而朝廷比较重视。但此事让郭大人去处理,就好比北京房山区发生了一起小规模的群体性 事件,让北京市委书记亲自去处理,是差不多的概念。

看来文令徽这是要开始打击报复了,可惜郭大人走得很急,我们都来不及碰面商量一下对策,一切只好待他回来再从长计议。

阿娘的寿辰在即,一日休假,我早早地叫了马车,带上两个会些武艺的内侍回郑府,顺便去瞧瞧新请的先生如何。

走进书斋时,正值课间休息,虎娃和小杰正缠着冯先生让他变戏法。他们一见是我,立刻跑到我面前乖巧地摆手道:“我们不看戏法了,不看戏法了,我们认真听课。”

我知道他们这样说,是怕我认为他们不好好学习而辞退了冯先生,说明这位先生深得他们喜爱。

我含笑问:“冯先生的戏法真这么好看吗?”

两个小屁孩点头如捣蒜,虎娃兴奋地说:“嗯嗯嗯,先生会变好多戏法呢,会变出弹弓来,变出小鸟儿来,会把有的变无,把少的变多,还会把一样东西从这儿变到那儿去!”

虎娃伸出一只小手指指他面前的地方,小杰马上很配合地跑到书斋的另一头,指了指说:“到这儿,变到这儿!”

我忽地灵光一闪,几步走到冯先生面前,客套道:“孩童顽劣,让冯先生费心了。”

他拱手道:“杜大人哪里的话,冯某承蒙大人不弃,有幸在府上教书,这是冯某三生修来的福分。大人的知遇之恩,冯某没齿难忘,大人今后有什么用得着冯某之处,尽管开口。”

想着阿娘的寿宴上需要一些有趣的表演,我顺水推舟道:“先生过谦了,两个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有这个能耐。听孩子的意思,先生尤擅变戏法。府中不日将有寿宴,不知先生可愿小露一手?”

“当然,冯某不胜荣幸!请大人给我几日时间准备。”

“冯先生果然爽快,那就这么说定了。对了,虎娃是这孩子的乳名,是时候给他起个正式的名字了。我这些日子思来想去,却始终没有想好。不知先生可有何建议?

“敢问大人,虎娃可是家中长子?”

“是。”

“那家中可有给虎娃算过,五行缺什么?”

“我娘好像给他算过,五行缺土。”

“缺土,玉属土,虎字加玉是为琥。琥,虎形之玉。虎娃既为家中长子,是为伯。大人以为,‘伯琥’这个名字如何?”

伯琥?我心中暗忖,这不跟明代才子唐伯虎同名嘛。不过如今是盛代,远没有唐伯虎此人,倒也无妨。杨伯琥,叫着倒也顺口,还能借大才子的光,寓意虎娃才华横溢。

我挑眉笑道:“伯琥,此名甚好,朗朗上口、兼顾多方。虎娃,快来谢过先生,以后你就叫伯琥了,杨伯琥。”

待虎娃蹦蹦跳跳地谢过冯先生,我随口问道:“上次我走得匆忙,没来得及请问先生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