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6章 第16章

    把自制的兔毛滚边斗篷系紧,贺琬拎着几副药包,踏出药房大门。

    门前停着一辆骡子车,驾车的王老汉是常年到各村收粮食、柴火、猎物等各式各样的收货人,他身材干瘦,肺活量却与他那位五大三粗的老婆一样惊人,山村里一开嗓,方圆几里都能听见,闻着风都把家里劳壮力叫起来搬货。

    贺琬家没有田,她来到这个世界但时候父母已经双亡,她也一直不曾恢复原主的记忆,并不知道自家是什么情况,但她的亡夫林弈却算得上薄有家产,只不过三年前为了把贺琰从祠堂救出来,她签了文书按了手印,彻底放弃了林家的一切继承权。

    但她与王老汉却是认识的,她与弟弟搬到林家村以后,经常要来漠北卖草药、小吃,村长就介绍了心肠比较憨厚的王家夫妇,还亲自叮嘱过让王婆子平时照顾照顾她。

    贺琬上辈子只是个普通人,现在被生活所迫,虽学不会八面玲珑,却也知晓说奉承话、多做事,经常会帮夫妻俩卸货,因此双方关系倒也混得不错。

    “姐!我在这!快来快来!”贺琰坐在板车的边边上,耷拉着腿直晃悠,终于看到姐姐,连忙喊了起来,贺琬对弟弟挥了挥手,不由自主的转过头看向药房的大门……那是初见之地。

    压下内心怅然若失,贺琬无声的叹了口气,扬起笑容跟王老汉二人打个招呼,坐上了车。

    骡子车出了城。

    这个时代经济强盛、国力富强,九年前虽然有过反叛之战,但也没伤及根本,漠北又是边疆重镇,因此出了城再往北,居然还有驿道。

    唉。

    揉了揉被震得发麻的脸,贺琬内心第一万次想念水泥沥青公路和小汽车。

    虽然是有驿道,但是这种用石头和沙子垒起来的路,走起来照样颠的人五脏六腑倒转,说句实话,坐车还不如走着,起码人类身体的减震能力要比这个破板车好的多。

    出了城不久,王老汉夫妇便到了场外存放货品的仓库,板车变换成了两辆由马匹和骡子共同拉着的货车。

    王老汉在前面赶着一辆,贺琰坐在他身边。王老汉夫妇儿子参军,女儿嫁到异乡,至今没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因此对着贺琰这么个唇红齿白的小少年,便有了点看孙子的感觉,笑呵呵的教他驾车。

    王婆子则架着另一辆在后面,贺琬靠里一点的地方,按照王婆子说的货物种类数量记录,顺便记着成本和售价。

    说来也要感谢老天爷没赶尽杀绝,贺婉穿越而来,这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国力强盛、风气开放如大唐,经济水平接近北宋,科技和生活水平又与明朝相似,可以说,虽然贺琬拿到了一张阿联酋酋长一样黑的身份卡,但这个世界却已经算得上封建社会的最佳着陆点了。

    唯一的难题是,这个国家官方字体为楷书,繁体楷书她勉强能认得,但是一个普通人家的普通大学生,拿起毛笔写字如同狗啃先不提,繁体字她会认不会写啊。

    幸好,幸好。

    她还有一个三岁开蒙,五岁已会背四书五经的弟弟。

    她的字都是跟贺琰学的,而据贺琰所说,他启蒙以后,贺琬身体的原主作为哥哥的未婚妻,没少参与跟教书先生和哥哥一起揍他屁股的工程,为贺琰蒙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阴差阳错间,也算是原主为自己留了个后路。

    总之,拿着木棍在沙子上写也好,用木炭在板子上划拉也好,贺琬好歹是熟练掌握了绝大多数常用繁体字,也给自己多了条活路。

    封建社会经济再发达,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家也很少有会会写字的,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成为村子里少数会写字的人后,贺琬靠给村里人写字也赚了些钱。

    贺琬给林祁改了名字后,隐姓埋名的落户在林家村,王老汉夫妇同林家村的村民一样,只晓得这个小姑娘带着弟弟艰难生存,无亲无眷,所以让她带上个小孩一起上路,本就是看待陆大夫的面子上照顾她,对她却没抱太大希望。

    结果一路上发现这小姑娘不仅能识字写字,还会算数记账,姐弟俩吃苦吃惯了,勤快、事少,顿时都觉得自己赚到了,在同情和卖人面子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真切的热情。

    一行人急匆匆的赶了一日一夜,终于追上了商队和官府的大部队,汇合后,面如菜色的贺琬长长地出了口气。

    小心的把帐本合起来,放到一边,贺琬矫健的跳下车伸了个懒腰,她对着弟弟招呼了一声,同样萎靡不振的贺琰也赶紧跑到她身边,姐弟俩开始同样频率、同样动作的抻胳膊抻腿。

    当两个人的动作进展到压腿的时候,贺琬听见有似曾相识的声音喊着自己:“贺姑娘,这是在练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