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21)

    也许是手气好,也许是手艺还不错。反正,一场板子炮打下来,于远明还赢了几十块,由于没有那么多零钱,四个人都是用一个硬纸块记账的。

    太晚了,大家都说结账睡觉吧!

    结果杜辉说明天接着打,打完再统一结账。

    由于是分公司的领导,大家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就睡觉了。

    第二天到忠县码头停靠,好多人来卖豆腐乳,据说是当地名产。于是很多人也买了,一个竹编的小篓子,里面是一个陶罐。十块钱一罐,说起来也不便宜。

    于远明看了看没有买,看到同行的黄大姐也买了。走过去看到杜辉也买了两罐高高兴兴地提进房间。

    下午这船就到了万县停靠,于远明在甲板上看万县比龙城大了不少。高高低低的城市很具层次感,于远明觉得万县比涪陵更应该被称为小山城。

    于是在船上于远明拍了唯一的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已经有些变色的照片,阳光下于远明眉头微蹙,笑口微启,双手撑在船舷上,白衬衣下的身材还没发福。

    晚上船到奉节停靠,时间比较久,大家可以去岸上溜达一下。上岸后于远明才发现奉节真破啊,一个美容美发店的招牌让于远明和一起闲逛的向建军笑个不停。后来指给周海看,周海也笑得不行。说:欲仙美容美发,这个名字太吓人了。欲仙欲死啊!

    第二天到了巫山,下船,买了几斤巫山有名的脆李。八毛一斤,真是又大又脆又好吃。然后换船进小三峡,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小伙子来当导游,小伙子特别热情,还会唱山歌。

    小三峡确实漂亮,高峰林立,峡水清凉。满眼都是风景,只恨眼睛不够。在峡谷里还有不少的快艇,一些外国游客举着相机拍照。

    快下船的时候,导游小伙子特别给大家说:待会儿下船以后,大家会看到很多卖文物的摊位。我不说真假,我只想提醒大家一下:文物能不能公开买卖?还有,最好不要去碰那些“文物”。看看就好。还有,那些要钱的小孩子说拿钱去买铅笔,我告诉大家这些孩子每天都在这里要钱,他们是不会去读书的。就算要去读,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同意。因为这些孩子都是摇钱树啊!

    下了船,于远明就知道导游的嘱托是完全必要的。一路上都有小孩子只穿一条短裤,手里持一根长竹竿,竹竿尽头绑了一个小网兜。小孩子专门把竹竿伸到那些快艇边,让那些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把零钞放进网兜。小孩子的周身都晒得黢黑,一路奔跑得欢快,在水边激起一路的水花。

    另外还有一些更小的孩子,手里拿个盆,反复给游客说一句话:叔叔(阿姨)给我一块钱嘛,我要买铅笔。

    于远明看到有个大姐在路边卖煮熟的玉米棒子,于是去买了一个。看着香香的玉米棒子,吃起却有些不对。粘牙,糊口,不舒服。

    这个时候有人问:远明,这个好吃吗?

    于远明实话实说:感觉就是不太好吃。

    同事问:是不是馊了?

    于远明:不会吧?为了一块钱,那大姐怎么可能卖一个馊的玉米给我?

    同事凑拢一闻:哎呀,远明,这个玉米这么馊了。你还没闻出来啊?

    于远明既羞且怒:这大姐也太过了!怎么为了赚一块钱就这么做呢?

    一边说一边把玉米棒子扔出去了。

    同事哈哈大笑,于远明自我解嘲:我没得嗅觉,闻不到。是说吃起不舒服,但是确实没用想到这个大姐这么不地道。

    正在摆谈中,突然前面有了争吵声,于是两人快步往前面赶去。

    扒开围观的人群,前面正是公司的同事袁小平和一个摊主在吵架。原来袁小平看到一个“文物”,觉得有趣就拿起来看看。没想到一不小心,这“文物”突然碎了。精美的“文物”一下子成两半了,袁小平傻眼了。摊主说这个文物很贵重,是唐代的孤品,价值好几万。袁小平一听就知道这是遇上讹诈了,旁边的那些人一下子围过来,七嘴八舌的说必须赔钱。袁小平气得浑身发抖,扯起喉咙喊:你这个怎么可能是唐代的文物?还几万块?几万块会不会摆在这里嘛?

    摊主是一个粗壮的中年人,皮肤黑黑的,脸上还有一道伤疤,语气凶狠狠的:我这个就是唐代的,老子就是摆在这里等待大老板来买的。那些外国老板可能还会出几万美元来买。你买不起就不要乱摸乱动,给我搞坏了,不赔钱怎么走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