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4章 剑履上殿第章 赞拜不名第章 入朝不趋!

    杨定面露苦笑。

    “两位,如今情势,想必两位已经知道了。”

    “宛城侯清除我董太师麾下,不遗余力。”

    “更有王允当众扬言,要将我们赶尽杀绝。”

    “你们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蒙冷哼了一声。

    “要我说,我们直接起兵反了算了!”

    “懒得受这鸟气。”

    “反?谈何容易!”

    王方不由地苦笑。

    “如今宛城侯兵强马壮,便是董太师都不是对手。”

    “我们如何匹敌?”

    “不若我们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杨定、李蒙二人,面露意动之色。

    就在这时,身高八尺有余,长相英武的张绣。

    提着一杆虎头湛金枪,杀气腾腾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三位将军,我叔父他们,都被抓了。”

    “你们还在这商量什么?”

    张绣手中的虎头湛金枪重重一跺。

    “要我说,我们直接反了!”

    王方苦笑道。

    “少将军,不是我们不想反。”

    “实在是太因为,宛城侯的那些武将,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有何难!”

    张绣满脸的不屑。

    “我乃北地枪王。”

    “一手百鸟朝凤枪,出神入化。”

    “到时候,我倒要看看,那些秦烈、徐骁、典韦之流,到底有什么本事!”

    杨定、李蒙、王方三人,面露犹豫之色。

    张绣一声冷哼。

    “你们不信我,还不信他吗?”

    话音才落,一名身着儒袍的中年文士,从外面走了进来。

    此人初看,有些不大起眼。

    但那双眼眸中,却透着智慧的光芒。

    杨定、李蒙、王方三人见了,齐齐站起身来。

    恭敬道。

    “文和先生!”

    贾诩朝着三人微微点头。

    “三位将军,你们可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王允为人隐忍,如今铁了心要清除我们这些董太师的余党。”

    “你们以为,我们能逃避得掉吗?”

    “这……”

    杨定他们三人,犹豫了。

    贾诩冷冷一笑。

    “若你散了兵马独自逃亡。”

    “到时候,一名小小的亭长,便能将你们绑起来。”

    “你们能逃到哪里去?”

    三人面色渐渐冰冷。

    王方一拱手。

    “文和先生,你说,我们该如何做?”

    贾诩的双眼微微一眯。

    一道寒芒乍现。

    “为今之计,只有尽起西凉之兵,反攻长安。”

    “若能一举拿下长安,则大事定矣!”

    见三人还有些犹豫,贾诩反问。

    “岂不闻,富贵险中求的道理?”

    嘭!

    李蒙一拍桌案。

    “文和先生智计无双,深得太师信任。”

    “所谋定然不会有错。”

    “那便依文和先生之见,反了!”

    “反了!”杨定也是朗声大喝。

    “我们各自召集兵马,兵发长安。”

    “那便反了!”

    王方也是面露狰狞之色。

    “我这便去召集兵马,兵发长安!”

    当下,三人齐齐离去,召集兵马。

    在他们的一番鼓动下,无数的西凉人,纷纷参加了这一场叛乱。

    一时之间,声势日益浩大。

    他们浩浩荡荡,往长安而来。

    ……

    长安城。

    朝堂之上。

    刘协坐在龙椅之上。

    而在下方,秦烈双眼微眯,好似睡着一般。

    王允上前,恭敬道。

    “陛下,宛城侯亲自领兵,前往太师府。”

    “将太师府余孽,一网打尽。”

    “好!”

    刘协大为兴奋。

    “此番宛城侯起兵勤王,劳苦功高,朕自当重重有赏。”

    “不知宛城侯封王的封号,可曾拟好了?”

    司空士孙瑞上前,恭敬道。

    “陛下,自古以来,宛城皆属楚地。”

    “按照惯例,当封宛城侯为楚王。”

    刘协点了点头。

    他望向了秦烈,轻笑道。

    “宛城侯,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秦烈双眸微微一抬,淡淡道。

    “本侯只对秦王感兴趣。”

    “若是其它封号,不要也罢。”

    刘协面色一僵,面露不虞之色。

    杨彪冷哼了一声。

    “这秦王的封号,于理不合。”

    “断断不可能,封给你一个外姓之人!”

    “既如此,这王位,不要也罢!”

    秦烈冷冷一笑。

    “本侯这便收拾行囊,明天一早便回师宛城。”

    说话间,他袍袖一甩,扬长而去。

    只留下殿内众人,一个个面面相觑。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秦烈走出大殿。

    他们没有想到,宛城侯对于秦王之位,居然如此执着。

    便是刘协,也是面露诧异之色。

    原以为,秦王之位于理不合。

    便封个其他王位便是。

    未曾想。

    宛城侯秦烈,居然连王位,也不要了?

    “报!八百里加急!”

    一道急报声响起。

    “凉州告急!”

    一名斥侯,从外面闯了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了。”

    “董卓余孽李蒙、杨定、王方、张绣四人尽起凉州兵马,共计十万余众,往长安而来。”

    “并扬言,要攻下长安,为董太师报仇血恨!”

    文武百官闻言,一个个震惊莫名。

    刘协脸色大变,腾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他们距离长安,还有多远?”

    “以他们如今的速度,只需三天,便能到达长安々v。”

    “三天?”

    刘协身体一颤,吓得脸色煞白。

    他望向了下方文武百官,颤声道。

    “众位爱卿,你们可有解决之法?”

    他的目光,落在了司空士孙瑞的身上。

    “士司空,你可有退敌之策?”

    士孙瑞身子一颤。

    这可是十万兵马。

    他哪里有解决之法!

    “杨大夫,你可有守城之法?”

    光禄大夫杨彪苦笑着摇了摇头。

    开什么玩笑。

    若是一两千人,他还有可能有办法。

    十余万人?

    把他这把老骨头拆了,也无济于事啊。

    王允心中不由地暗赞了一声。

    公子的计策,堪称绝妙。

    便是对时间的拿捏,也是恰到好处。

    这前脚刚走,八百里加急战报,便来了。

    王允偷偷抬眼,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不禁心中暗乐。

    这下子,抓瞎了吧?

    刘协求助的目光,向着王允望来。

    “王司徒,你素来智谋深远。”

    “不知此次,可有良策?”

    王允面露为难之色。

    “陛下,如今董卓余孽矢志要为董卓报仇。”

    “声势浩大。”

    “老臣也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刘协彻底瘫软在了龙椅之上,喃喃道。

    “完了!”

    “我大汉江山,完了!”

    王允眼见火候拿捏得差不多了。

    这才蹙眉道。

    “除非……”

    刘协闻言,好似抓注了救命稻草一般。

    “王司徒,莫非,你有什么良策?”

    王允面露犹豫之色。

    “陛下,老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协急了。

    他站起身来,急道。

    “朕赦你无罪。”

    “你但讲无妨!”

    “陛下,老臣以为,退敌的关键,在宛城侯身上。”

    “哦?”

    刘协眸光微微一亮。

    “可董贼余孽有十余万众。”

    “而如今,宛城侯麾下只有数千兵马。”

    “如何能平定这一场叛乱?”

    王允不由地轻笑出声。

    “陛下,宛城侯的实力,岂是单单用数量便能衡量的?”

    “陛下莫非忘了,想当初,宛城侯还只是区区一名县令,麾下也不过数千兵马。”

    “而那时候的南匈奴,兵马强盛,足有八万之众。”

    “可结果呢?”

    王允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扫过来。

    “可结果,宛城侯率领数千兵,深入南匈奴腹地,将南匈奴彻底灭了族。”

    “再反观袁术。”

    “袁术称帝之时,其麾下的兵马最为强盛。”

    “便是那带甲的精兵,便有十余万。”

    “如袁绍、曹操、陶谦之流,全部都避而不敢出战。”

    “但宛城侯呢?”

    他昂然而立,朗声道。

    “面对兵力如此强劲的袁术,宛城侯挺身而出。”

    “仅仅用了两月之功,便已经平定了袁术的叛乱。”

    “如此种种,哪一次,是能单单用兵马数量来衡量的?”

    王允抬起头,目光直视着刘协。

    “若是之前的,大家忘了。”

    “那么这一次呢?”

    “这一次,宛城侯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了救大汉于水火。”

    “可如今,换来的,居然是陛下和群臣的猜忌。”

    他朝着刘协一拱手。

    “陛下,万万不要寒了忠勇之臣的心啊。”

    刘协闻言,不由地大为震动。

    “王司徒言之有理。”

    “既如此,还请王司徒将宛城侯请来。”

    “朕与他细细商谈一番,如何?”

    他紧紧地盯着王允,眼眸中满是期盼之色。

    “如此,老臣便前往劝说一番。”

    王允应了下来。

    “只是成与不成,却是由不得老臣。”

    “这是自然。”

    刘协闻言,面露喜色,连连点头。

    “一切便劳王司徒费心了。”

    ……

    城南。

    秦烈的府邸。

    王允迈步走入了大堂,恭敬道。

    “公子!”

    秦烈淡淡地点头。

    “王司徒来了,请坐。”

    王允坐在了下首。

    他的老脸上,满是喜色。

    “公子,你的计策,成了!”

    “哦?”

    秦烈眼眸微抬。

    “陛下他如此说?”

    “陛下让我来请公子回去,与陛下细细商量一番。”

    听到王允的话,秦烈嘴角微扬,不屑道。

    “就这?”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