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章

    展开地图,在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有一大片呈淡黄色的水域,那就是黄海。千百年来站在黄河入海口的中国人,看着源源不绝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汇入黄海,总不免感叹着大海的无边无垠,这片与我们有着相同肤色的海洋,却不为我们所拥有。到了十九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游世界已经成了人类轻易就能达成的事情,而此时的中国人才发现,原来黄海也不过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小角落。

    一双修长白皙的手抚过了巨大的航海图,桌上的台灯散发出昏黄却又温暖的光亮,也照亮了手主人的脸庞,那是张让人过目难忘的脸。左半明眸秀眉、颜如舜华,虽然鬓角已经有些斑白,但毫无疑问依然是位难得的美男子。可转到另一面,原本分明的五官却一下子扭曲起来,皮肤坑坑洼洼如同融化的石蜡一般,而原本应该是眼睛的地方,更是变成了一个黑洞洞的窟窿,让人看了不寒而栗——这是一张混合着天使与恶魔的脸庞。

    他是大清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司令吕瀚,吕赓堂。

    吕瀚其实就是马尾海战时建胜和福胜两舰的管带,当时法军的一枚炮弹正好在他不远处爆炸,将他整个人都震晕了过去,等醒来时马尾海战早已经结束,而他也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吕瀚在医生的救治下,命虽然是保住了,可右眼却瞎了,脸上也留下了这恐怖的创伤。十年时间不过弹指一挥,当初的青年才俊如今已头发半白,而吕瀚也已经成为了海军大将,只是这脸上的伤疤却再也无法消去。

    吕瀚从胸口的衣兜里掏出了怀表,时针指到了八点的位置。“

    “嗯......差不多了”吕瀚轻轻嘟囔了一句,随即起身整了整军服,带上眼罩,又从床上拿起军帽夹在腋下,打开房门便向外走去。十分钟后,一脸肃容的吕瀚来到了露天飞桥上。

    “长官好!”飞桥上的水手立马行了个军礼。

    “继续工作”吕瀚回了个礼,“情况如何?”他接着对舰长林国祥问道。

    林国祥,南洋华裔,父林道解是南洋著名的建筑商,林国祥于兄弟6人中居二,自小在槟城读书,谙熟英语,青年时与三弟国裕、五弟国禧回国学中文。同治六年(1867年),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总理船政,设福州船政学堂,招生肆习制造、驾驶诸术,又从广东招到已通英文的邓世昌、林国祥、李和、叶富、吕瀚、张成、李田、黎家本、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人作为外学堂学生,分班就学。(1867年)1871年,林国祥等毕业,登“建威”练船实习。1875年,又上“扬威”舰为练生,此后近二十年时间的打拼,成为了“济远号”的舰长。

    “呵呵......情况非常好!再过不了多久就到预定地点了。”林国祥用略带南洋的口音说道“而且今天天气晴朗,浪小风缓,能见度高,是个适合海战的日子。”

    “嗯!”吕瀚点了点头,径直走到栏杆处眺望,着眼之处都是波涛翻滚的大海,黄色的海浪上下翻滚着直到天际。吕瀚向左舷方看去,那一正有一艘巨大的战舰与济远号并排而行——那是“靖远”号,而在吕瀚的右侧与后方则分别又有“经远”、“来远”、“致远”三艘战舰,他们是大清在1891年后陆续添置的四艘战舰,由于吨位大火力猛,被称为“新n四大金刚”。

    历史上“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四艘战舰分别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及德国伏尔铿建造,由英国建造的二艘仍为穹甲巡洋舰,即致远及靖远。而德国伏尔铿改为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即经远及来远。不过现实似乎有一点点的改动,首先大清并没有向英、德订购四艘战舰,而只是向英国、德国各订购了一艘。一艘是在日本海军购得吉野号后,大清立刻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的吉野号同型舰,历史上原本应由智利海军订购建造的布兰科‧恩卡拉达号。该舰排水量4300吨,最高航速22.5节,配有8英吋炮两门、六英吋速射炮10门、47毫米速射炮12门、*发射管五门,除航速慢半节以外,火力和装甲都在吉野号之上。该舰于1893年初开始服役海军,只比吉野号晚了一年,却比历史上早了两年,服役后定名为“经远”。而另外一艘,由德国伏尔铿建造的则为装甲巡洋舰,原本设计排水量2900吨,不过后来应大清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排水量增加到近4100吨,动力技术与“经远号”相近,采用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8座高式燃煤锅炉,可以获得1000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不过由于其同时增加的厚重装甲,拖累了战舰的速度,最高航速为18节,比“经远号”要慢上不少。不过其最大的改进还是在于火力上面,该舰采用了德国克虏伯与天津制造局共同研制的210MM重型速射加农炮,共装备了两门,其余为克虏伯150MM速射炮6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发射管五门,火力十分强大,1892年末服役后定名“来远”。而另外两艘战舰则是大清与德国伏尔铿合作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某位德国高层人物以特别的手段“合法”购买来图纸后自行建造的战舰,分别由江南造船厂和马尾造船厂承办。由于是倾两厂之力打造,虽然在“经远”、“来远”之后开始建造,工期倒并不慢,1892年1月开工,1893年2月两舰同时完工,9月初装备海军,吨位火力与“来远”相当,不过航速却要慢上一些,为16节,两舰定名为“致远”“靖远”。这四艘战舰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大清海军的实力,也稍微缓解了窘迫的现状,而之所以说稍微,是大清加上这四艘大型战舰后在海军总吨位上依然远远落后于日本85000吨的数量。

    现在“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加上“济远”这五艘战舰正在吕瀚的指挥下向朝鲜方向驶去,去执行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将是我们的海”望着所身处的黄海,吕瀚心里默念着。

    ......

    海的这一头是劈波斩浪的大清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而在另一头,就在朝鲜格列飞群岛附近的海面上,同样有着一支数目庞大的舰队。若从高空俯瞰下去,可以看见船艄上挂着的巨大军旗,在海风的吹动下,军旗上血红的太阳纹上下翻动,如同一只扭曲挣扎的红色大蜘蛛。这是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分别是高平穗号、秋津洲号、速浪号三艘穹甲巡洋舰,外加上开神丸、向菊丸、北岛丸、飞鸟丸四艘运兵船,整个舰队浩浩荡荡如同一只张牙舞爪的蜈蚣,盘蜒在黄海之上。

    浪速号巡洋舰的司令塔内,一位身材壮硕的男子正神情严峻地望着窗外的海面,男子穿着笔挺的日本海军军服,脚上的军靴擦得油光锃亮,配合着脑袋上的板寸看起来十分精神,只是男子的表情却显得有些刻板,而微微下垂的嘴角更是让人产生严肃冷漠之感,乍一看便觉得是个难以亲近之人。这个男子就是——东乡平八郎,一个将在下一世纪响彻整个亚洲的名字,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创造了近代史上黄种人打败白种人的先例,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当然此时的他还不过是艘巡洋舰的舰长,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样的名声。不过此时的东乡,在整个日本海军界已经享有治军严谨的美誉,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战舰还未归到母港,东乡就以战时的标准要舰员,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敌人,不过这在为他赢得好名声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下属承受了更大的紧张与压力,同时让自己得了个“萨摩怪人”的称号。

    按理来说,东乡的这次出航任务应该是十分轻松,毕竟日清两国还未宣战,而这也仅仅是护送运兵船而已。也正因为此,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号”并未有参与此次行动,而改由速浪号的舰长东乡平八郎担任舰队指挥。如此轻松愉快的出航任务,就连平时一向小心谨慎的东乡自己,都觉得如同度假一般。可也不知道为什么,当舰队越来越接近目的地时,东乡的心里就愈发的不安起来,总觉得会有危险临近。东乡平八郎一生受到阳明学的影响,推崇所谓“心即理”,却又相信唯心主义所言之“天人感应”,此时与他心中的不安联系起来就更为紧张,总觉得这是有所预兆。

    东乡再次拿起了手中的望远镜,做最后一次观察。海面上依旧是平静万分,正如几个小时前一样,只有不停翻滚的黄色海浪,与偶尔飞过的海鸥。

    “哎......看来我真是想太多了”东乡嘲笑起自己的多心来,随即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将战舰交与了副舰长片冈七郎指挥,自己则回防休息。东乡平八郎不知道,正当他松下心神的时候,就在另一处的海面上出现了几个小小的黑点,而那正是乘风而来的大清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