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七章

    朝鲜北部山区,一列喷吐着滚滚浓烟的火车,正驰骋在铁轨之上,孤独地穿梭在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之间,在它面前除了一个接着一个狭长而又黑暗的隧道外,便只有山与山间隔间透下的些许阳光,亦或是偶尔一声汽笛惊起的一片飞鸟。

    朝鲜半岛从亚洲大陆向南延伸大约1104公里,西面黄海与朝鲜湾,东临日本海,南侧为朝鲜海峡与东海。至于半岛上,事宜居住的平原都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至于北部则多为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而从大清延吉延伸向朝鲜汉城的这条铁路,绝大部分路段正是建设在这山区之上,许多地段被连绵的山脉所挡,无法绕过只能选择凿通隧道的方式通行火车,这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也使得预期的工期大大延长,直到现在吉延至汉城的路段都未有修通。相比之下,从新近成立的丹东市修建入朝的铁路则要顺利的多,虽说要比延汉线要晚一年修建,可进度却已经赶了上去。

    “诶!原来你还当过兵啊?”车厢内金允泽一脸兴奋地盯着对面坐着的张和平“那你快给我讲讲军队的事?”

    在吉延火车站,就这么萍水相逢的两人本该在火车到站后分道扬镳,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上车后两人才发现,他们的座位正是面对面。从吉延到目前的终点站北青有将近大半天的车程,这段时间里两人也就这么聊上了,算是打发无聊的旅途时间吧。

    “哎呀,我这哪是当过兵啊”张和平的脑袋拨浪鼓似地摇着“我也就在二冯将军的队伍里混了几年,后来皇上取消绿营和团练之后,又没选上新军只好拿着安置费退伍了,说来真是惭愧啊!幸好靠着手头上的这些钱,又赶上了关外大开发的好时候,就这么做个二道贩子,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二冯将军既是冯相华、冯相荣两兄弟,清法战争之后两人便一直驻守在了南方。而到了1890年张彦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新军扩编完备,成为了大清国防的主力,政府便开始用新军替换、收编之前各派系的部队,冯氏二兄弟自然首当其冲,从淮军将领变成了新军准将。

    “不过听我那些留在新军的兄弟说,现在部队里有传闻,皇上似乎又动起撤八旗的年头了!”张和平突然压低了声音神秘地说到。

    “怎么可能!”金允泽不屑地笑了笑“都是谣言而已,又没什么证据。”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帅满、蒙、汉族军队。到了皇太极时期,又在满八旗的基础之上创建了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至此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人八旗制度与其说是一种军制,不如说是一种融合了阶级、经济、婚姻、法律等等方面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满人统治大清的重要支柱。

    “哎!怎么会是谣言呢!”见对方不信,张和平有些急了立马说道“前些年皇上就把八旗的特权取消了,什么婚嫁、刑律的都照着汉人的一起来。去年又把八旗的‘铁杆庄家’给砍了大半,就发些基本的钱粮糊口而已!你想想对于这些八旗子弟来说,这八旗制度最大的作用是什么?不就是成丁之后,每月领取饷银和军粮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嘛!现在就剩下这么点钱,还不如在乡下种地呢!你说说,现在这八旗制度不已是名存实亡了吗?”

    “皇上不是年初下旨不撤八旗了嘛!”金允泽反问道。

    “这还不是因为京城里那些个八旗子弟闹得太凶了嘛,加上最近与日本关系闹僵了,为了国内稳定,皇上就发出话来安抚一下,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张和平摆了摆手“你想想从皇上亲政到现在,不都是在有意平等满、汉两族的关系,为的就是要名族大融合,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国策。而且以皇上的个性,怎么会受人威胁呢,从他重用汉人、推广新学到娶汉人为后,哪样不是层层阻力,不都被他达成目的了吗?我看呐,现在这八旗子弟只是一时得逞而已,指不定哪天皇上雷霆一击,他们哭都来不及!”

    “哎……谁知道呢。”金允泽叹了口气“不过皇上也是真狠,连自己的族人都下手!”

    “这叫舍小家为大家嘛”张和平笑着说道。

    “我看是天意难测才对!不过……”金允泽瞟了眼对面坐着的张和平,右手偷偷地摸向了裤袋,更是绷直了全身的肌肉“你的消息还真是灵通啊,连撤八旗如此紧要的信息都知道,说起话来道理还一套一套的,比我这医生可强多了。”

    “这不是听朋友讲的嘛。”张和平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也没听出对方话里有话,只当是在夸他。“而且像我这样的卖货郎,走南闯北久了,自然消息灵通,嘴皮子也能练好,这不就靠着这些混饭吃呐。”

    “那也是很了不起,至少眼界高了!”金允泽笑了笑,放松了身子,又从口袋中掏出了手帕擦了擦脸。“不过说道日本,这些年还真是不安分啊!”他又接着说道。

    “就是!”一提到日本张和平就来了劲“明明就这么点儿大的岛国,居然还和我们大清争,靠着英国的支持还弄了个什么常备舰队,幸好咱们和老毛子修好了,不然两头受气还真是麻烦。”

    “呵呵……”金允泽笑了笑“虽然是小岛,但他可是拥有着亚洲第一的海军啊,在海上这可不是现在的大清所能抗衡的。”

    “嗯……”张和平撇了撇嘴,虽然并不认同对方的话却也一时找不出反驳了理由来,只能闷闷的看着窗外。

    “而它就是我们大韩民族独立的希望!”看着对面无话可说的旅友,金允泽心里默念道。

    自从1885年之后,日本便开始疯狂地提升军事实力。在倾注举国之力的情况下,以不到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单从数据上来说,日本各种战舰、*艇总排水量已经超过了85000吨,远远超过了清国海军的总和。至于其陆军则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军队。1984年后的清国,在国力愈见强盛的时期,却走上了与日本完全相反的国防发展道路。一切依照“书房会谋”的既定策略进行,以陆军为主打造了一支拥有50万常备兵与近百万预备兵的亚洲第一陆军,而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至少在清法战争之后便从无败绩,与沙俄的边境纷争更往往是以少胜多。不过海军则要弱的多,从1883年来,清国海军北洋、福建水师就靠着“定远”、“镇远”、“忠远”、“济远”这四大天王撑着门面,除了日常训练、装备更新维护之外,这些年下来拿得*面的一共也就新添了四艘2000千吨以上的战舰,和日本海军的待遇比起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比起苦巴巴的海军,大清的造船业却是突飞猛进,依靠引进的技术和政府的扶持,大清的民用船只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而新增的四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其中有两艘正是这造船业所带来的福利。

    当然日本强大的海军对大清来说也并不全是坏处,在1890年之前,大清所面对的是沙俄在北方的威胁,日本在海上的紧逼,再加上英国的施压,日子比较难过,基本上就是“龟壳战术”,完全是成防守的姿态。不过到了1890年之后,面对日本在东亚的海军优势,沙俄有些坐不住了,为了保住难得的不冻港,与中国鉴定了一系列公开与不公开的条约,算是共同预防日本。至于英国,由于德国小威廉的上台,其激进的扩军政策让英国不得不分心应付,这让大清轻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