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四章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尼格里率领的法军到达了镇南关,原本从谅山到镇南关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法军一路上行军缓慢,还在夜宿了一晚。这完全是尼格里的主意,除了保存士兵体力之外,为的就是能趁着清晨的浓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当然为了以防偷袭尼格里还留了千余人在关外作为后备队。预备队由外籍军团1营、罗北炮兵队等1千余人编成,配置在镇南关东南高地,并担任油隘方向警戒;23团1营、罗北炮队一部,驻守文渊,担任扣坡方向警戒。

    当太阳出现后,浓雾很快便开始消散,尼格里立即命令第一四三团第1营和外籍军团第2营等沿东岭向大小青山方向实施主攻,第一一一团第1营沿关内谷地前进,向长墙进攻。

    19世纪的法国陆军,军一级为诸兵种合成军队的基本战术兵团,军下设有师、旅、团、营、连、分队、排、班等建制,一般每军有一步兵团、一猎步兵营、二骑兵旅、一炮兵营、一工程兵营、一辎重连,平时每军12000人,战时可扩编至24000人。当时法国共编有20个军,其中第19军常驻非洲,其他部队皆在本土。而所谓在越南的法国陆军不过是一支东拼西凑而成的部队,主要构成都是从其他部队中抽调的,幸好基本上都是成建制的调往越南战斗力还是保持了下来。别看自从拿破仑时代之后法国陆军一直在吃瘪,甚至连国土都守不住,那主要是由于对手太强了(天生的宿敌普鲁士,后来是德意志)。抛开战绩来讲法国陆军还是十分强大,特别是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一直以对德国复仇作为精神动力,大力加强了陆军的建设。数据显示,1870年法国陆军的军费已达7500万美元,此后每年一直都在飙升,到1890年达到了14200万美元。而法国陆军最为强大的武器,便是其强大的炮火。

    自从吸取普法战争中法国陆军炮火一直被普鲁士压制的教训之后,法国人痛定思痛开始对本国的火炮体系进行改革,涌现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最为突出的便是查尔斯·马西米兰·拉贡德班戈。拉贡德班戈的主要工作,也是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877至1882年间所建立,由战争部长在1870年法国战败后提出,以针对炮兵部队改革后的-“第一套严密的现代火炮体系”。这是一套以所有火炮为基础,将钢制炮管、线膛及后膛装填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装备体系。完整、牢固、非常高的机动性,此体系的装备涵盖了所有的那时期对间接火力的需求,野战加农炮、山地火炮、攻城炮、要塞炮、海岸炮等具有一系列众多的火炮口径范围:80、90、95、120、155、220、240及270mm。此类装备被使用于突尼斯、东京、达荷美、马达加斯加及伴随着法国炮兵重新布署到对抗欧洲炮兵的最前沿,它保证了法国炮兵的火力优势。即使到两次大战时期,因法国缺乏重型火炮,仍旧启用了库存的5000门班戈系列火炮作为预备队,服役到1945年。

    而尼格里的打算便是先期利用火炮压制清军的火力,主力趁机拿下大小青山,并与进攻长墙的第一一一团第1营相配合,攻占关前隘清军防御主阵地。不过虽然尼格里自己的算盘打得哗哗响,可现实却并不如他所愿。从谅山到镇南关的距离并不远可由于山路崎岖外加茂密的热带雨林,这短短的路程却一点都不好走,为了能减少行军的麻烦法军只带来了十门火炮,基本上都是80mm的山炮,而法军常用的120mm野战加农炮由于难以运输只带来了两门,其他的绝大部分都留在了文渊。但就这十门山炮中,又给了进攻长墙的第一一一团第1营两门山炮、一门野战加农炮。主攻大小青山的法军就只剩下了六门小口径山炮、一门野战加农炮,原本这也没什么,至少在尼格里地计算里对付缺少火力的清军这些火炮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可很显然,当时的法军并没有吸取之前海战与文渊一战的教训,在火炮的掩护下法军冲向了小青山上的清军堡垒,可却在半山腰处遭到了更为猛烈的筒炮的攻击,在战前部署时刘永福就把新军所有的筒炮都放在了大小青山上。虽然筒炮有着射程短的致命缺陷(这在进攻文渊时已经显现了出来),但地处高低的清军却充分利用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弥补了射程上的不足,加上筒炮抛物线的攻击路线,在山地战时还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攻击到躲在土坡后的敌人,这就很接近于后世迫击炮的攻击方式。

    漫天的炸药包翻滚着从天而降,在艰难向上的法军中开出一朵朵死亡的花朵,巨大的冲击波撕裂开最近士兵脆弱的肉体,向四周抛洒着残肢断臂。有的士兵被气浪整个冲到了天上,下落时却只剩下了半截身子兀自在那挥动着手臂。但和离爆炸点不远的士兵相比,这些被撕得四分五裂的士兵却要幸福的多,至少迅速到来的死亡同样带走了痛苦。炸药包中隐藏的各种金属碎片,在爆炸所带来的动能下,如同一阵金属风暴一般席卷着四周,凡是被它卷入的士兵,身上都是血肉模糊。虽然没有立即死亡可金属嵌入肉体的痛楚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士兵们捂着血淋淋的伤口痛苦哀嚎着,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有些不走运的士兵,眼睛被碎片刺瞎,只能捂着双眼摸索,脚下一滑便一咕噜滚下了山坡。

    而当法军退到了筒炮的射程之外后,自以为安全的他们却依然遭到了炮火的袭击,这就是新军所带来的另一种新式武器——37mm后装线膛炮。这是由金陵制造局年初制造而成,火炮全部根据德国克鲁森37mm子架后装线膛炮仿制而成,并且配有移动车轮,具有较强的机动性。金陵制造局目前就仿制了4门,全部都被新军带到了越南前线,在大小青山上便配备了两门。虽然克鲁森37mm炮在威力上不如法国过的80mm山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筒炮射程过短的缺点,压制了法军的部分火力。

    巨大的伤亡让尼格里羞怒万分,他实在想不到清军居然有如此猛烈的火力,而对火炮进攻间隙掌握之敏锐也同样出乎了他的意料,这让他觉得面对的不是那以往弱懦的清军,更像是训练有素的欧洲士兵。恼怒的尼格里将自己的怒火倾泻到了小青山的山头上,六门山炮外加一门野战加农炮不计弹药的轰击着山头,如同锄头一般将整个小青山梳理了个遍。最终在巨大的人力和物质的代价下,终于在正午十分拿下了小青山上的第一个堡垒。但在进攻后面的两座堡垒是却遇到了更大的阻力,此时的法军已经在之前的进攻中将弹药消耗的差不多了,为了节省弹药在之后的进攻中已经无法向之前那样挥霍了,失去了火力的优势清法两军陷入了胶着状态。

    至于进攻长墙的第一一一团第1营,似乎也好不到哪去,仅仅靠两门山炮、一门野战加农炮根本不够。而对面的清军除了配备两门克鲁森37mm炮外,还用上了从云南各地运来的各种口径生铁和铜质滑膛前装炮,再加上镇南关原本装备的两门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式120mm钢膛熟铁箍前装线膛炮,在火力上完全压制住了法军。特别是两门120mm炮,这是江南制造局于1878年在英国人麦根的督导下仿制出来,再用了热套工艺,最大射程达到了7900m,威力和射程都十分出色,只可惜由于是前装炮,火炮攻击的频率实在是不如人意,精准度也不是很好,但在其他火炮的配合下依然打得法军寸步难行。

    下午在付出巨大的损失之后,尼格里终于摸清了大小青山上清军火炮的据点,开始击中火力进行轰击,新军的火炮不得不进行转移,失去了火炮的支援的小青山堡垒,连续被尼格里拿下了两座,只剩下了最后两座长墙东头的堡垒。

    东岭半坡的指挥部外,刘永福正一愁不展的望着小青山的战况,毫无疑问对于清军来说现在到了危急的时刻。刘永福明白此时最好的办法便是把留作第二梯队的黑旗军派到小青山,这样才能重新夺回堡垒维持防线不被法军攻破。可问题是,现在他不能这么做,而原因就是清军内部的问题。现在,处在镇南关防线的部队基本上都是左宗棠湘系一派,原本都有冯子材指挥,并无异议。但他这个原本犯上作乱的人却突然空降到了这里,即便有皇上的圣旨,但刘永福相信队伍里依然有很多不满的人,现在没有表现出来那是因为他刘永福手中还有黑旗军,但一旦这只部队和法国人耗光了,那还有没有人听他的话那就难说了。而清军里战场上对自己人出黑手的时也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是不少。

    刘永福自己倒是无所谓,能得到皇上的信任他本身就感激涕零,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可问题是一旦他出了事,到时越南一线的清军将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若是被法军抓住了机会那他便是万死也不能面对皇上的信任了。

    “诶!你要做什么?”亲兵的话打断了刘永福的思考。

    “你他妈什么东西,也敢来管我!刘永福呢!”随着一阵粗豪的嗓音,一位大汉出现在了刘永福面前,来的人正是广西提督苏元春。苏元春字子熙,同治二年,由武童投效湘军,随席宝田镇压太平军,累擢为参将。后率部镇压贵州苗民,官至提督。今年年初调职越南前线,配合潘鼎新抵御法军,后潘鼎新被撤职而苏元春却被留了下来继续配合刘永福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