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汴京小霸王

    春日三月的清晨还带着丝丝凉意,宋慕春舒服地窝在被窝里。

    以往这个时候窗外早已是林间鸟儿的欢叫声,偶尔再混杂着小和尚长终的念经声,如此一来宋慕春便知晓该起身了。

    房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了,青泥小声地吩咐丫鬟盛了水进来,后头再一一跟着拿桂花香皂的以及刷牙油盒、粉扑胭脂,躺在床上的宋慕春这才想起来,今日是要去无题书院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啊~”

    一声哀叹自屋内传出,惊着屋外树枝上的喜鹊也扑棱了两下翅膀。

    常言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

    但一上了马车,宋慕春还是觉得睡觉才应该是头等大事。

    驾马车的车夫是王府里的老人了,一路虽快却也稳当的很,让自家郡主得以在路上还做了个美梦。

    梦中是夕阳薄暮,天边的云都被染红了,害得姑娘的双颊也跟着火烧火燎的。

    而少年提着青梅酒,笑的肆意明朗,开口便是一句姑娘不妨也尝一尝,刚伸出手想去拿酒,怎知酒直接朝脸上飞过来了。

    宋慕春忙惊呼一声,睁开眼就发现自己正被青泥揽在怀中。

    “怎么回事!仔细郡主伤着了,你的小命也不够赔!”

    是青泥的呵斥声,方才不知怎的,马车突然急急停了下来,差点让卧在榻上的宋慕春就要滚落下来。

    车夫自知闯了大祸,忙开口解释:“郡主息怒,小的并非故意,是方才有一姑娘突然闯了出来,小的怕撞到人,才忙停下了马。”

    青泥还想说些什么,被宋慕春伸手止住,她起身示意要下马车去看看。

    于是青泥便先把帷幔掀开了一角,车夫见此,急急地就拿出脚蹬放在下面,青泥跳下马车后,再小心地扶着郡主下车。

    站在一旁的赵无眠见此一幕,将刚才捡起散落在地的书本胡乱地塞进书盒里,放在一边。

    随后就走上前来想要赔不是,汴京城的郡主,不用多想也知是哪一位。

    但下车的宋慕春倒是抢先开了口:“这位姑娘可否有伤着哪里?”

    赵无眠将两手合拢放在胸前,微微屈膝后,低头带着歉意说道:“多谢郡主关怀,方才是我太冒失,险些冲撞了郡主,还望郡主原谅我这等无心之失才好。”

    “无妨,不知姑娘姓甚名什?家住哪里?若姑娘之后哪不舒服,我也好遣人去瞧瞧。”

    这话倒让赵无眠十分不好意思,明明是自己冲撞再先,伤着了也是怪自己的。

    于是声音更加诚恳:“劳烦郡主费心了,我姓赵名无眠,家住东榆林巷的赵府。”

    宋慕春一笑:“原来是赵小姐啊。”

    东榆林巷唯有一家赵府,便是当朝丞相的府邸。

    这位赵丞相很是了不得,虽是探花郎出生,但自幼贫困,最初不过是翰林院一个小小的侍讲学士,可后来凭借着自身的文学才华,颇受皇帝赏识。

    历工、户、吏三部右侍郎,再晋升为礼部尚书,最后官拜丞相,不过短短十几载,可谓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但在宋慕春的记忆里,赵夫人貌似只生有一子一女,赵大小姐后来是嫁予了陈国公府的大公子为妻。

    而这位赵小姐看着年岁因与她相当,可是打扮却也着实朴素了些。

    如今汴京城内的小姐夫人在穿着和首饰方面都十分的考究,西市的玉琼铺但凡出了什么新品都会被一抢而空,人人都恨不得多生出个脑袋,好多戴些漂亮首饰。

    当然此乃笑言罢了,不过像赵无眠这样的官家小姐,头上仅插戴一根玉式的坠珠簪子也是很少见。

    宋慕春在打量这位赵小姐时,赵无眠低头也在用余光瞧着这位尊贵的明珠郡主。

    前些日子她偶然在家中听到那位回府的赵大小姐说等日子再暖些,好想个法子请回京的郡主一同去赏花宴,只是赏花容易,请人赴宴却是难。

    “赵小姐也是要去无题书院吗?”见一旁放着个书盒,宋慕春接着轻言浅笑道:“正好顺路,赵小姐不如同我一起乘车前往?”

    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问话,却让赵无眠一愣,瞧着眼前人笑意盈盈的模样,她不知怎的就点了点头,轻声说了句多谢郡主。

    “你这短短的功夫,都已说了快三四句多谢了,若真多谢我,可不要再说此话了。”

    宋慕春说完后,就上前去伸手拉住赵无眠,转身朝马车走过去。

    后头的青泥便去拿起地上放着的书盒,街上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开始来往,但无人会知道,姑娘家之间的情谊就此而来。

    当马车一路向前拐进平遥街时,可以看到不少学子走在路上,三两好友或结伴而行,或摇头晃脑念诗。

    书院的门口也已停了不少马车,前些年有一洛阳画师游山玩水描绘世间美景,待走到汴京时,大清早便赶来无题书院,为的就是瞧一眼这王朝第一书院,还因此留下了一副《学子赶路图》。

    画作之中正是东日渐升,书院沐浴日光之下,学子们一个个朝气蓬勃走在路上,眼睛始终看向书院,恍如佛子朝圣,画中之人自然描绘得栩栩如生,一时间可谓是洛阳纸贵。

    在宋慕春看来,这无题书院可不就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

    一下马车,入眼便是立在书院门口的大石碑,石碑虽历经百年风雨,可上头所刻之字依然是清晰可见。

    相传此字正是当年无归居士亲自所刻,立于书院门口,为的就是警醒每一位学子,此时便有一身穿布衣的学子走至石碑之前,深深鞠躬过后,才一步步迈入书院。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