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卷 第九十八章 天下

    李峰的心里很是着急,眼前的战局远比他想象中要困难许多,只是五千人守卫的一座小城,居然在四万人的打击下苦苦支撑了下来,李峰如何不急?!名义上他的部队足有五万之多,其实真正的精锐只有一万余人,其他都是他暂时拉拢来的反宁义士,这些人参差不齐,虽然血气方刚,但是战斗力却是让人不敢恭维。

    现在为了能够立足于反抗强大的宁朝大军,同时招揽更多的燕朝子民一同加入到行列里来,李峰必须强先打出一场胜仗来,这样一来才能鼓舞士气。所以他第一个目标选在了西河的身上,刘绩统帅的宁朝大军为了抢占领土,确保万无一失,大军四散出动,这个西河城位于燕朝的北方深处,宁朝的前锋五千益阳军便挥兵占领了这里。

    但是他们刚刚攻下这里,还没有来得及休息,李峰的人马便赶到了,于是一场攻城战在所难免。现在四万人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分成四个方向向城池发起冲击,战况很是激烈。原本以为只能支撑不到半日,但是等到真正交过手之后领军的益阳将军樊洪才发现,这些燕朝叛军的战斗力很是低下,而且攻城毫无配合可言,根本就是一盘散沙,顿时鼓舞兵士们的士气,打算依托小城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

    李峰一直没有把主力派上去,一来他手中的精锐实在不多,一旦损失了就很难补充,二来他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最后一击,确保能够一举而下。可是事情的发展偏偏很难如他的预料般进行,还不等他发起总攻,突然有探马前来报讯,宁军的精锐人马正从后方赶来。

    李峰问询之后才得知那是宁军的本部人马,足有两万之多,他脸上一时有些犹豫,,若是继续攻城难免会担上不少风险,但是眼下已经付出了许多的伤亡,若是就此放弃,他也是心有不甘。他到底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很快就做出了决断,命令精锐人马加入攻城。

    随着大批精锐燕军发起冲锋,城池上的宁军压力立时大增。这些燕军精锐不仅是燕军当中的老兵,而且当初凤城被破时,他们都没有选择投降,由此可见他们都是燕朝的死忠分子,战斗的狂热性可想而知。

    宁军苦苦支撑着战局,五千勇士经过半日的苦战已经只剩下不到二千了,而且很多人都是十分劳累。现在他们完全得不到城中百姓的支持,毕竟他们刚刚攻下燕朝,现在这些人还算不上大宁帝国的子民,根本指望不上他们会很快转换过心态了。

    因为李峰亲自督战的缘故,很快燕军就攻上了城头,眼看城池就要被破,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轰隆的马蹄声,很明显宁军的增援到了。只要是战场的老兵都能够听出来,从马蹄声的规模来看,宁军的援军不下两万,而且全部都是骑兵。李峰此时狠狠一甩马鞭,下令大军就此后撤,然后亲自领人殿后离开了西河范围。

    他此时也是十分无奈,眼看只要半个时辰就可以将西河的五千宁军全歼,但是理智让他还是选择了保存有生力量就此撤离。凤城被破之后,燕军的数万良马被宁军缴获,随后便装备到一大批宁军的手中,现在却是立时起到了作用,相互支援也是十分迅速。

    眼看着燕军汹涌的退去,城头的宁军松了一口气之余也是不敢追赶,却是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等到先锋队进入视线,他们才发现前来增援的大军是大帅刘绩亲自领衔的。刘绩一到城池里面便吩咐探马前去查探,不是他不愿意追赶,而是完全追不上这些人。燕军这些叛党都是马背上长大的精兵,宁军虽然也是同一样的战马,但是刚刚到手很是不习惯这样的远程奔袭,若是强行追赶也只是吃灰尘的料子。

    在刘绩看来,自己手中的这两万人马足以剿灭李峰的这些叛党了,毕竟精兵和乌合之众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到了晚间,探马的队伍才全部返回,从消息上来看,李峰很是有些狡猾,为了躲避宁朝大军的追击,他让帐下兵士全部分批躲藏了起来,这样一来刘绩很难发现他们的行踪。

    一来李峰等人很是熟悉燕朝北方的地形,二来民间还是有不少人支持他们的,刘绩想要一举擒获他们很是艰难。但是刘绩也不是没有办法,他此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特地从燕朝的降将当中挑选了几个听话的来,现在就是要靠着他们来捕获李峰这个丧家之犬。

    西河的县衙暂时成为刘绩的指挥所,大堂里面此刻已经是众将云集,刘绩在正中就座,一旁都是宁朝的重要将领。此时中间已经放置着一个巨大的沙盘,这个自然是刘绩的发明,现在几个燕军降将规划了一番之后,开始向众人讲解。

    当先的就是燕将屠材,他原先是燕军的北方守将,后来凤城被破时向宁军投降,刘绩特地让人观察过他的履历,这个人和当朝的李峰没有瓜葛,而且在燕朝当中一直是一个边缘人物,算不上燕朝的死忠分子,因而刘绩才敢放心使用他。

    “禀报英国公,我们几人商议过之后,觉得李峰很有可能躲藏在周边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玉龙崖,那里地形险恶,易守难攻,而且当中有一个大山谷可以躲藏,是一个绝佳的躲藏地点。二来就是风皤滩,这里也是一样,因为地形泥淖的缘故,很是不利于骑兵的展开,而且树木丛生,也是一个躲藏的好去处。”

    刘绩沉思了一下,笑道:“屠将军分析的也有道理,现在李峰已经是个丧家之犬,想要抓获他只怕有些艰难,但是本将很想把他手中的这些精锐人马全部歼灭了。既然屠将军已经找到了他们可能躲藏的地点,那么剩下的就是彻底歼灭他们,而且在这之前还要稳住他们,确保他们不会先行逃跑。”

    “现在本帅令下,探马以百人为一队,四处分散开来,给李峰以错觉让他不敢妄动,另外大军迅速完成准备,西河周围可能藏有李峰的奸细,所以我们要尽快行动,确保不能让他给跑了。”

    ……

    天色将明之时,西河的大门悄悄打开,宁军的两万人马一律悄声向玉龙崖进发。寒江天的探马已经确认了屠材的猜测,李峰的主力人马确实躲藏在那里,刘绩当机立断,命令全部大军就此出击。

    其实玉龙崖离西河并不远,只有八十余里,看来这个李峰也是胆大妄为的很,骑兵转瞬及至,一到便开始了攻势。这里的地形很是险恶,别说战马根本上不去,就是人也是很难攀爬,但是刘绩却是打定了主意不惜代价来处置掉李峰,所以大军立时分为三路汹涌而上。

    燕军叛党的防备并不完善,毕竟现在他们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百战精兵了,不少人都在熟睡当中,此刻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刻,于是一接战燕军便陷入了苦战。他们没有充分利用到险恶的地形,宁军得以很快爬上了山坡来,虽然李峰亲自在前方督战,但是很难起到任何效果。

    这里的叛党就是李峰的两万主力,其中燕军的上万老兵全部都在其中,刘绩此时便是捡到了一个天大的好处。双方激战了两个时辰之后,大战得以就此结束,燕军叛党全军覆没,李峰想来也是不愿再逃跑了,却是战死沙场。薛玉前来请示,尚有三千燕军投降,刘绩果断吩咐将这些人全部斩杀。

    现在他就是要让那些叛党们看看,敢于兴兵反叛者就是这样的下场,任凭是谁也不能例外。随后刘绩便将奏报交与京师,然后自己领着部下剩余的一万五千大军前往北方。

    伏龙塞是一个不大的城镇,也是燕朝的一个要塞,这里看上去十分狭小,却是上百年来燕军抵挡北方草原人的一个重要领地。刘绩领着大军开进这里,此时这里只有燕朝的五百人在此守卫,面对着上万的宁朝大军他们也不知如何是好,刘绩却是派人好生收编了他们,毕竟这些人也是多年和草原人对抗的老兵,刘绩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好处。

    等到完备了这里的秩序之后,刘绩让熟识草原的一些人前去草原上散步消息,如今大宁帝国已经诞生,中原已经完成了一统,大宁英国公刘绩在伏龙塞邀请草原十二部盟前来商谈今后的相关事宜,如若在半个月内不到了,一律视作大宁帝国的敌人,大宁帝国将会派重兵前去讨伐。

    这个消息如同狂风一般几日间便吹遍了草原,刘绩在此期间很是了解了一番草原人的构成。草原人一共分为数十个部落,十二部盟只是其中较大的部落,这些部落大多有精锐战士不下数千人,他们也是燕朝最大的敌人。现在各部盟之间已经完成了一统,当然那只是表面上的联合,现在的大汗叫做怯社里,他也是最大部落林化部的首领。

    半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有人前来伏龙塞,刘绩对于这些识相的人自然也是客气周到的很,等到日子一到,十二部盟却是只来了九个,其他三人却是不知所踪。大汗怯社里是第一个到的,当初向刘绩表示不会开战的就是他,现在面对已经一同中原的大宁帝国英国公,这个怯社里的态度自然也是恭敬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