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卷 第八十一章 重回西关

    之后的京师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动乱场面,一切似乎都风平浪静。朝廷上面秦远峰很快就得到大多官员的支持,因为他的执政理念和李澈大为不同,立时让百官们感到十分安心。原先李澈的手段可谓狠辣,对于百官们的言行和做事方法都掌控的很严格,现在秦远峰却是换了一个说法,对于官员们做事的细节不予详查,只是对于结果十分关注,这一来官员们当然是欢欣鼓舞、百般拥戴了。

    当朝中局面彻底稳定下来之后,秦远峰和刘绩就开始着手解决一些遗留问题。第一件事就是棘手的三王、五王的安排,对于这两个人刘绩是很想除掉他们的,毕竟他们的号召力太过巨大,一旦失控就是一个莫大的威胁。但是两人的身份牵扯太多,却是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原先想蛊惑李澈下这个毒手,不曾想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可是让他犯难了。

    两人多次商量之后,却是只能先暂且搁置下来。当初他们提议让李涵登位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暗地里十分不满,这些都是原来三王党和五王党的成员,后来也是因为两相制衡的缘故,他们才同意让李涵做这个傀儡国主。若是现在一意杀掉这两个人,必然会招来这些人的反对。

    第二件事就是确立之后宁朝动向的方略,按照刘绩的意思自然是灭掉燕朝,彻底实现中原王朝的统一,对于这一点秦远峰也十分赞成,但是两人却也出现了一点分歧,那就是到底在多长时间实现这一点。秦远峰认为燕朝毕竟已经立国上百年,虽然眼前他们是困难重重,但是根基还是十分牢固,没有个五年十年是不可能彻底打垮他们的。而刘绩则认为在三年以内必然能够达到目的,理由就是完全依靠财力上的优势,在军政两方面和燕朝展开争夺。

    这个问题看似无关紧要,却影响着之后宁朝的具体施政手段,因而两人都不敢大意。最后却是两人都说服不了对方,只能让杜世弘来做了裁决,不曾想杜世弘一时也说不出什么,实在没办法只能决定过些日子再说。

    至于这第三件事却是解决国内的两处叛党,一路是潜州的海盗,一路就是西关前线的蛮族。潜州一带的海盗一直没有得到根除,一来是因为朝廷没有把重心放在那里,缺乏大笔资金的投入,潜州海军纵然勇猛,也无法形成绝对的优势,彻底扫荡沿海一带。二来就是潜州军的原来大帅任天鹏虽然身在边疆,却一直关心朝中的动向,积极的参与王位的争夺,这才导致没有专心致志的处理海关事务。

    而西关前线的蛮族经过上次刘绩的一番手脚,那里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控制,现在三大部落忙着窝里斗,猿溪部落在西关军的支持下,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优势,但是在短时间之内还不能对其他蛮族做到完全的压制。而且据兵部得来的消息,现在苍溪和兰溪部落已经得到了中南部蛮族的支援,似乎大有重新和宁军开战的意思。如此一来,朝廷就不能再对那里不管不顾、任其发展了。

    因为两人现在是为了将来能够统一中原做打算,那么解决潜州和西关前线的事宜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若要攻击燕朝,宁朝内部还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在这段空白时间内,秦远峰打算让刘绩前去彻底解决这些杂务。

    其实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现在西关军还有五万精锐在那里镇守,如果能够完善解决西关的事务,那么这些人就可以腾出手来加入到进攻燕朝的行列里。如今益阳军中缺乏能征惯战的兵士,这样一来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商议决定之后,刘绩便开始着手部署了。当即下令让益阳的三万西关军返回西关,刘绩则是带着寒江天的人先行出发。一路上快马加鞭,不过是半个月的功夫就赶到了那里。

    刘清等人赶来迎接,刘绩却是并不着急,参加了众人准备的迎接宴席之后,刘绩等人歇息了一晚,第二日众人才到军营中议事。不过是小半年的功夫,无论是西关还是朝廷,情形比之以往已经大有不同了。表面上现在刘绩的头衔还是和原先一样,但是内里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了。

    当初李澈命他前来处理西关事务,表面上给予了不小的处置权,其实暗地里还是打压的,只不过刘绩漂亮圆满的完成了而已。现在的状况就是大大不同了,此次李澈屈辱性的被赶下塔,这个消息早已传开了,在众人看来,刘绩无疑是这件事当中最大的一个推手,联想到他能够把堂堂国主来下台,众人对于他也自然要打起十二分小心。

    这一次军前的会议也不是很复杂,因为现在远没有到实施具体作战的时候,毕竟王宣率领的西关军还有十天才能到。主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如今蛮族的具体状况,不仅是刘清在讲解,就连布桦这个猿溪部落的首领也前来报到。除了来拜见刘绩之外,布桦也是介绍前线的状况的。

    耳中听着两人缓缓道来,刘绩不经意间也是慢慢皱起了眉头,原来这一次蛮族的肆虐比想象中还要强烈,看来西关军发往兵部的奏报是打了水分了。不过这些还犯不上让刘绩为难,手握九万大军在手,又有猿溪做内应,任凭这些蛮族如何了得,也休想逃离这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