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焚尸还是烧死

    瓦窑村西南方向,一座两百多米高的山正在发出冲天的火焰,当杨威跟随秦局长到达山下的时候,发现火势正往山头冲去,山脚倒是无火,看起来应该是从半山腰起的火,有不少村民正在背水上山救火。

    秦局长问胡所长:“这里山上起火的情况常见吗?”

    “秋天偶尔会有火灾,如果很长时间不下雨,有很多落叶加上树根构成海绵状的组织,这时候,只要遇见明火,十有八九会起火灾,不过夜里起火的情况很少见。我怀疑这和我们重点排查有关,咱们排除了野花沟,现在正在排查丘陵,如果丘陵排查完,那只有耕地可以躲藏了,可是玉米和烟叶都快到收获的季节了,我想凶手故意烧山制造混乱,然后趁机溜走。”

    秦局长点点头,说:“我们的人员就不参加救火了,封锁周围,不要让凶手混出包围圈。”

    命令发出去不久,忽然听到山上有人尖叫,然后听见咣咣啷啷的声音传下来,很快一个恐惧的声音传下来:“烧死人啦,有人被烧死啦!”

    秦局长率领众人迅速冲上山,截住狂奔下山的那人,那人一看被一群穿警察制服的人拦截了,忙说:“警察同志,太吓人了,上面有个人被烧死了。”

    秦局长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慌,带我们去看看。”

    “我不敢看了,我就指给你们看吧,顺着这条路往上走,走上六十多米往左一点,就能看到了。我实在不敢再看了,我要先下去了。”

    往山顶上走,眼前是一片焦黑,枯木遍地,处处是燃烧后的灰烬。

    行了六十多米,忽然看到左边的地上躺了一个被烧死的人,这个人仰面躺在地上,腿朝着众人两条腿向左侧弯曲,腿上的衣服已经被烧光了,鞋子本来的样子已经辨认不清了,黑乎乎的套在脚上,内裤部分贴着身子变成了罩住腰和下*分,而上身衣服已经被烧光了,隐约看出是个男子,男子双手像个鸡爪,呈现钩状。

    众人便走上前去仔细观察,杨威是第一次看到被烧死的人,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尤其看到尸体的脸之后,那人头发被烧光了,面目已经不可辨认,满身都是焦痂,有些地方冒出红肿的泡泡,周围散发着毛发烧焦的恶臭和肉被烤焦的糊味,强烈的刺激着众人的视觉和嗅觉。

    于是杨威就到尸体周边观察,忽然发现在尸体上方不远处有一支猎枪,猎枪静静地躺在地上,有五十多厘米长,双管,枪面已被烧得焦黑。杨威忙大声喊:“这里有一支枪。”

    有人说:“会不会是凶手的枪。”

    “难道凶手被烧死了。”

    “真是恶有恶报啊!”

    秦局长咳嗽一声,众人停止议论,秦局长望着杨威问:“你可知道烧死和死后焚尸的区别。”

    杨威说:“我倒是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五代十国时期有本书叫《疑狱集》,上面记载了三国时期‘张举烧猪’的案子,故事说,有一妇女把自己的老公杀了,然后放了一把火,烧了房屋,对外说她丈夫是被火烧死的。张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县令,有一天他接到一对老夫妻的状子,说他们的房子夜里起火,儿子没能及时逃出而被火烧死,他们怀疑是儿媳与奸夫勾结干的这事。张举检查尸体后发现,死者口中没有烟灰,于是令人牵来两头猪,杀死其中一头,并将两头猪同时焚烧,然后发现死猪口内干净,而活猪口内有大量炭末沉积。于是,他断定死者是死后被人焚尸,而不是意外。根据这个来审问,那妇女只好认罪伏法。”

    秦局长笑着说:“你读书记得倒是蛮牢的,那么你看看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

    杨威戴上手套,掰开死者微微张开的嘴,发现口腔内有一些灰尘。然后对秦局长说:“这个人大概是被烧死的,他口腔内有灰尘。”

    “你这结论可是太草率了,让我来告诉你怎么判断,第一要看皮肤,死于火灾的话,体表皮肤上会见到各种程度的烧伤,烧伤按严重程度可以分为4度烧伤,怎么划分的我也记不清了,死后焚尸和被烧死后,体表也能够见到不同程度的烧伤,比如红斑、水疱、焦痂,甚至炭化,不过活人被烧死,在皮肤相对完好的部位可见尸斑格外鲜红,死后焚尸的,虽然体表也能够见到不同程度的烧伤,然而身体并无炎症反应,尸斑也不会那么红。你仔细看看这死者,观察观察是属于那种情况。”

    杨威观察了一阵,看到死者身体表面都是焦痂了,基本没有大片完好的皮肤,就说:“秦局长,这可不好判断,还有别的招吗?”

    “招数倒是有很多,不过咱们刑警办案只讲实用,你就看看死者喉头、气管、支气管粘膜有没有被灼伤,不管气管还是支气管,反正要喉以下才算,口腔鼻腔里发现不能算数,因为焚尸时烟灰炭末也可以落入。另外被烧死的人会吞咽口水,那么死者食道、胃里面也会有炭灰。”说完秦局长扔给杨威一把刀子。

    杨威从死者喉咙切下去,扯出气管一看,里面干干净净的,然后让秦局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