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因祸得福

    看看吊起了马克西姆的胃口,刘易隆即好笑,又有几分莫名的兴奋,立即娓娓道来,

    ”在出国大潮的时候,董事长有一个朋友,他自费出国,打算去欧洲闯闯,但苦于经费不足,有些踌躇。在国外,人地两生疏,到处都需要钱,在他正尴尬的时候,常建铭帮了他,不但给了他一笔丰厚的路费,还送了他不少手织毛衣,跟他说了,这些毛衣,可以当礼物送人,也可以自己穿,一旦手里紧张,还可以把它卖钱,解决一时之需”,

    “嗯,纯手工毛衣确实好,式样新颖,价格昂贵”,马克西姆一点儿不外行,“不过他能拿多少啊”?

    “嘿,这你就不知道了,真给了他不少”,

    “你们董事长哪儿来的那么多毛衣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一大批”,刘易隆得意的说,”董事长有个战友,来京办事的时候,因一时之需,在他这里拿了一些钱。因为是战友,常董并没有让人家还的意思,可说来有趣。那个战友却不愿意总欠着人家钱,就想了一个还钱的办法”,

    ”他管着一家街道工厂,专门做手织毛衣,在那个小厂里,大多是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妇女,她们在毛衣厂上班,为的是离家近,不耽误做饭,也不耽误奶孩子,挣了钱还能补贴一些家用,因此干劲十足。但有一样不好,他们没有专门搞销售的人,所以,货是生产出来了,但只能在当地销销,并没有多大的销路,一个月下来也卖不出去多少。战友知道他在北京的外贸口工作,就一股脑的给他寄来了一堆毛衣,一是还钱,二来也是想让他帮助找找销路,他抹不开这面子,就只能收下了”,

    ”收到这颜色鲜艳,样式漂亮的毛衣,开始董事长也没啥主意,只是拿来送送朋友,并没有报太大希望,毕竟这手织毛衣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家家女同志都会织,这些衣服又是用来抵债的,弄不出去,就扔在家里了,反正董事长孤身一人,也不指着这个生活,所谓一人吃饱一家子不饿”,

    “为什么一个人吃饱,一家子不饿”?

    “家里就他一个人,他吃饱了,可不就是全家不饿了”?

    “奥,谢谢,我又学了一个俏皮话”。马克西姆很高兴,在寻找线索的同时,还学习了俏皮话,他太开心了。

    “听着”,刘易隆故作严肃,

    “是”,马克西姆一本正经。

    这要是别人早就笑了,可他们俩人谁也不笑,都认为很正常,一个聚精会神的开车,一个涛涛不绝的讲故事。

    “那个朋友出国,常董事长就把这些毛衣转手送给了他。时间过得飞快,常董事长早把这件事扔到脑袋后边去了,没想到朋友突然来了电话,说起了这些毛衣的事”,

    ”原来他出国以后,手里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可是还没有找到正经工作,没有什么生活来源,也是一时着急,在他打开箱子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些花花绿绿的毛衣。他突然想起了常建铭的话,便拿上几件到广场上去兜售,没想到,很快就卖出去了,而且,不但卖出去,居然还有人跟他定做。无意中找到的销路,让这个朋友十分兴奋,直觉这是一个不错的活路,便立即和常董联系,这让他闻到了商机,便以最快的速度,给朋友寄去了几个航空包裹,并建议他到商场去推销,那边的一些费用,公司也负责报销一部分”。

    “朋友干劲倍增,这毛衣是手工活,人工便宜,样式又好,很快就打开了销路。就这样,董事长生生的救活了一个街道小厂,还救了一个在国外漂泊的浪子,因为生意越做越大,他后来就给公司专门定位出口服装,再后来又扩充到鞋帽和其他生活用品,反正生意是越做越大,后来不是还跟你们俄罗斯也做起了生意?但没想到,却被马诺科夫这坏蛋把我们给坑了”,

    “这马诺科夫是怎么跟你们公司认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