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三章

    王氏过来,正好听到这番话,不由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自家闺女,“那这可如何是好啊?”

    林宝茹见她娘担忧起来,赶忙宽慰道:“这事儿倒也不打紧。”

    “就算他解开了那法子,可到底也只能算个简易版香皂豆。比咱今日里拿出来的,要差上许多。”况且,只要她有余钱买旁的料子,还愁做不出更好的手工皂?

    左右方子都在她自个脑子里,只要她不松手。甭管那顺来杂货铺的东家跟掌柜子多鸡贼,也别想占了好。

    她说完,就郑重的冲着梅老婶跟老叔行了个福礼,“多谢老叔跟老婶儿的提醒,不然怕我往后还得着了顺来杂货铺的道。”

    梅老婶见她听了顺来杂货铺的算计后,丝毫没有慌乱,心里就更待见这人了。于是她挥挥手,笑道:“这算个什么事儿啊。以前我跟你老叔刚开始摆面摊儿做买卖的时候,可被诓骗过好几回,当时也是几个心善的大娘寻了个时候同我们念叨了几句,不然指不定我们老俩还攒不下这饭馆子呢。”

    这么一说,林宝茹也就明白眼前俩人一副热心肠的缘由了。除去俩人本来就心善外,大抵也是念着过往得过旁人的恩惠的。

    果然,世上的善意都是延续的。

    今日她受了帮助,他日就会把善意传递出去。

    瞧着话说明白了,王氏跟林宝茹也就没打算多呆。

    等掌柜老叔去柜上拿钱的时候,梅老婶又同宝茹娘俩说了会儿闲话。

    也是这时候,林宝茹才知道,掌柜老叔原来是靠山村的赵家人。

    一听是靠山村,她就愣了一下,而后看向王氏问道:“娘,大哥不是去靠山村赵师傅家学的杀猪手艺吗?”

    王氏点了点头,立马来了兴致的看向梅老婶问道:“老嫂子,你听说过靠山村的赵屠户不?”

    梅老婶儿闻言赶忙点头,“那是咱家兄弟。”

    靠山村只有一个屠户就是赵老叔的亲兄弟,当初家里穷,他兄弟俩可都是没白天没黑夜的盼光景的。

    “我那兄弟也会个命苦的,他原本也不是杀猪匠。之前前头娶的那个媳妇,身子骨弱,生了闺女以后就整日里抱着药罐子续命。我兄弟当时就是土里刨事儿的,咱那时候也只是给人做些粗活过日子,就算帮衬,也帮衬不上多少。旁人都劝他甭给我那可怜的弟妹看病了,那就是个无底洞,可他不听啊,就认准了只要人活着,就得救。”

    就那么着,家里好不容易存下的余钱都糟没了。就连田地都给贱卖了,可最后也没救回他媳妇来。

    再往后,他自个拉扯着闺女长大。日子过得艰难的很,别说吃饱饭了,就是喝些米粥都要难上天。

    “有一回他听说杀猪匠没人干,但能挣钱还能吃上肉,所以就把孩子托付给我们,自个凭着一股子蛮劲儿去当了屠户。”虽然已经过了多少年了,可梅老婶儿提起往事来,也是忍不住心酸叹气,“如今日子是好过了,可他到底是个日日见血的屠户,有时候还会帮着衙门里抬尸,但凡是好人家的闺女哪怕是被休了的都不乐意嫁她。”

    至于那些个贪图他家条件的,多半一见他,就问他什么时候把闺女打发出门。还说十五六的闺女,早该寻婆家了,这么一直耗着不是个事儿。

    但凡他说要给闺女寻个好的,说亲的媒婆就会嘀咕那么个出身,能嫁到什么好人家。但凡有人家不嫌弃,就不错了。

    时间久了,他就没心思再娶个婆娘了。至于闺女,也就给耽搁在家里了。

    说这会儿话,赵老叔就拿着一串铜板进了后院,他边上还跟着个挑着担子手里拿着拨浪鼓的卖货郎。

    等走到跟前了,赵老叔才乐呵呵的指着身边的卖货郎对林宝茹说道:“刚我去柜上拿东西,正瞧见李货郎打门口过去,想着你不是说打算让卖货郎帮着卖物件么,我就自作主张给你把人叫回来了。”

    “你也甭怕,该怎么谈就怎么跟他谈。李货郎在咱们镇上,也算是出了名儿的孝子,人是个可靠的,不会坑了你。”

    边上王氏瞧清楚来人以后,有些惊讶的说道:“唉,你不是常去咱们桃溪村卖东西的货郎么?腊月里倒是没瞧见你去几趟,我们都还当你不做这买卖了呢。”

    李货郎瞧见眼熟的,也跟着笑道:“哪能不做啊,这营生不大,可胜在灵活。平日里,我娘有什么不对付的,我也能在家守一两日。年前时候,我娘伤了风,躺了几日,我就没赶上到各村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