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一章

    吃过后晌饭,刘夫人一行人才出了院子离开。

    这么一走,家里就稍稍冷清下来了。

    林满仓看着在灶台上拾掇的大妹,迟疑了半晌才走过去。他一边把摞起来的碗筷拾进篮子里,一边斟酌着捋了一下自个心里憋了整日的话。

    “刘家儿子是个不成兴的,今儿在桌上就黑着脸瑟瑟缩缩的,往后顶不了事儿。你......”

    林满仓又想起了之前他说的那番话来,什么给妹子寻个好去处,什么爱玩闹吃花酒,常日里在青.楼里赌坊里泡着......

    这种人,就算家业再大,就算他娘再高看自家妹子,都不可能是个好依靠。

    况且林满仓心里也觉得,刘书来压根配不上妹子。那种赖皮的混子,要不是仗着祖辈留下的产业,怕是连臭虫都不如。

    他心里有些不平,唯恐妹子是为了一家人才委曲求全的。

    林宝茹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子,笑道:“其实仔细算起来,他虽然不着调,可也不一定不是个好选择。”

    “先不说我跟他的亲事早就人尽皆知了,就是单论人,他不是个爱受管束的,可我也没打算管束着他。”林宝茹见她大哥还一脸不赞同还欲言又止的别扭模样,不由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哎呀,大哥放心,日子都是人过出来了,再差还能比过去还差?而且他就算再不着调,也不是个蛮不讲理随意打女人的人。”

    “再说了,他就算真欺负我了,那不是还有你跟俩表哥给我撑腰壮胆呢么?”说着,林宝茹就冲着正往过走的王斌跟王虎子问道,“对吧表哥。”

    王斌跟王虎子其实没太听清楚林宝茹跟林满仓在说啥,不够瞧着憨厚不善言辞的林满仓疑惑的看过来,俩人下意识的点头应承起来。

    正在扒拉灶膛里的草木灰的采茹跟采荷也抬起小脑袋,“还有我们还有我们,我们也会保护大姐的。”

    领着小宝跟小山在院子里跑闹的王展健见有热闹,也赶忙凑过来拍着胸脯嚷嚷道:“要打架吗?那算我一个!”

    正好搬着桌子出屋的王树林,听见自家小儿子闹着要打架,那脸直接就沉了下来,吼道:“三狗子,你皮又痒痒了是吧!”

    王展健撇撇嘴,他本来就是家里的老幺平日里受宠,最不怕王树林了。所以这会儿,见王树林要骂他,他干脆就瞪着眼,挺着胸脯子很有气势的说道:“皮痒痒了也要先抽欺负表姐的人。”

    听到动静出屋的钱氏一听这话,心里就乐了,她瞪了一眼自家男人,拍手说道:“狗子说的对,旁人想欺负咱家的人,得先问问咱同意不同意。”说着,她又看向屋里的小钱氏跟徐青青,叮嘱道,“你们也是一样,虽然你们是妯娌,可也要记着咱王家人不算计自家人。当然,要有事儿,咱王家上下几口子一块顶着!”

    王氏瞧着自家嫂子说了这话后,钱大云跟徐青青都十分欢喜的应下了,俩妯娌还相视一笑,十分默契的样子。这让她心里,很受震动。

    若是当初,她也这般坚定的教自家的儿女们,是不是老宅那边就不敢那么磋磨她们了?

    不过想归想,难过的日子都已经过去了。如今她看着自家的几个孩子感情也十分要好,心里很是满意。

    几个人说了会儿话,王家俩媳妇帮着林宝茹把家里家外打扫了一边。而王树林跟王斌则搭着手,把茅草编起来,把被寒风吹的有些散开的屋顶又补了补。

    忙活完了这些,天儿就到了傍晚了。几人不敢再耽搁,又叮嘱了王氏几句,才赶着牛车走了。

    送走了王家几口人,林满仓也提了行李离开了。

    临走的时候,王氏还忍不住掉了眼泪,“满仓,娘知道你不是个傻得,可娘还得嘱咐你几句。”

    “你跟着师傅去学手艺,就得勤快着些,有眼色着些。说花里胡哨的话咱不会,但那些个脏的累的活计,你多替你师父做着些。”

    林满仓连连点头,沉着声说道:“记住了。”

    林宝茹想着做屠户必然常与血水跟油渍打交道,所以赶忙去扒拉了块猪胰脏的糊糊,又用烧的草木灰水和起来,捏成团。这会儿也没工夫晾晒了,所以林宝茹干脆就直接给他包了起来,“大哥,这东西好用,比之前咱们卖的香皂豆还要好。你拿过去,也别小气,记得晾一下给你师父几团,要是还有别的做工的学手艺的要用,你只管大.大方方的同人分享一下。”

    所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但凡用了这物件的人,多少也能照顾着些林满仓。

    林宝茹担心他舍不得,于是又补充道:“咱家这东西还多,用完了,你就捎信回来,我跟娘再给你送。”

    林满仓也是头一次离家,看着娘亲跟妹子担忧的神情,他心里也有些难受。就连鼻翼眼眶,都泛着酸。

    一家人送林满仓,直送到了村口才停了步子。

    回来的时候,王氏的情绪低沉的厉害,就算遇上打招呼的乡亲,也多半只是勉强的应付两句。要不是有林宝茹在边上解释着,打着围儿,怕是还有有人背地里说几句王氏的不是。

    不过现在,大家伙儿知道王氏竟送了唯一的儿子去屠户那学杀猪手艺,心里就忍不住同情起她来。哪里还会计较她的态度啊。

    毕竟,大家都眼瞅着呢,林家大房的儿子,大儿子是公婆贴补着送去读书了。不说旁的,就是一年的束脩就五六条肉,还有好几两银子呢。

    老二虽然没读书,但听刘氏年前儿说是打算花钱送去木匠那里学东西的。

    老三没长大呢,也日日被刘氏心肝心尖子的叫着,以后肯定也受不了屈。

    可一样是林家孙子的林满仓,前头多少年都闷着头给老宅当牛做马。如今好不容易脑子清亮了,能撑起家了,却被日子逼得要去当杀猪匠。

    哎,当真是同人不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