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62、第六十二章

    茶楼里,郑四安神色自若的给萧成君倒了一盏茶。

    两人已经见过好几次,之前还有些忐忑,虽然都是穿来的,却还要好一番见礼,说话也拘束,不过现在见得次数多了,关系熟识,便自在很多。

    而他们能三不五时的出来吃茶,皆是因为魏临和霍云岚。

    自从上次两人知道了对方的来历后,他们便没有什么保留。

    你的女主我的男主,各有各的剧情走向,时常交流一下总好过两眼一抹黑。

    不过因着安顺县主身份尊贵,府邸也是有人盯着的,府内仆役也并非都是铁板一块,她总不好让郑四安到府里说话,省的招人口实。

    郑四安也有公务在身,常要跟在魏临身边,没办法总往县主府跑。

    于是两人便约了在这茶楼见面。

    虽然这里距离魏家药铺不远,但也正因为距离不远,若是被人发觉,也有话可说。

    郑四安自由来去不妨事,萧成君则是改换服装扮作男子,又换了妆容变了发型,什么佩饰钗环一概不用,若不是熟悉人,哪怕是面对面也不会认出她来的。

    刚才也不过是开了窗户透透气,很快又关上,好巧不巧的就被过目不忘的霍云岚瞧见了。

    不过两人都不知道霍云岚就在不远处坐着,他们喝了茶,待玲珑去门口守着后,萧成君的神色才完全松快下来,脸上却有些不高兴,嘟囔道:“好容易能出来一遭,本想着能去郊外走走看看,偏康亲王家的小郡主解了禁足,约人去赏花,我也推脱不掉。”

    郑四安寻常见了安顺县主自然格外恭谨,任谁都挑不出错处,但是私下里两人说话倒没那么多规矩,这会儿郑四安便道:“你若不想去,回绝了便是,想来也没人能摁着你的。”

    萧成君接过茶盏,却没喝,只在手上捧着:“我也想拒,不过大公主要去,我就要去。”

    “大公主最近如何?”

    “还不错,就是提起驸马还是一肚子的气。”霍成君便转而道,“这个地方,做了驸马也是能当官的,大公主的驸马常明尚前些日子得了个枢密院承旨的差使,以后你们少不得相处,只是我瞧着大公主夫妇关系不睦,有些事情还是要谨慎些的好。”

    话说到这里,他们都没有细说,彼此心知肚明便是。

    对待常明尚,要有所保留才稳妥。

    如今萧淑华与萧成君关系渐好,出来进去常常凑在一处,因着大公主在楚王面前得脸,萧成君也一直是被楚王夸赞的,两人在一起倒是合情合理。

    可是他们心里都清楚,萧成君亲近大公主,除了因为脾气相投,还是为了萧明远筹谋。

    这位到底是不是能顺利的成为真龙还未可知,如今剧情变化许多,自然要多努力些才能把日子过得顺遂。

    而两人的“书友见面会”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大多点到即止,各有分寸,有关紧要事更是一概不提。

    相比较之前几次他们生疏,见面就是围着魏临和霍云岚打转,现在熟识不少,说的话也就多了。

    很快话提就转到了自己个儿身上。

    郑四安是个心大的,加上穿过来之后的经历颇为传奇,从屠夫之子一路拼到男主身边博得官位,跟着魏临南征北战,经历苦的甜的都不少。

    他便挑拣着有趣的事说给萧成君听,萧成君次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夹了一块茶点到盘子里,萧成君眼中有些向往:“我与你不同,来了之后便是呆在都城里,莫说是外面了,就连城郊都甚少去,不是在宅子里就是在宫墙里,行走坐卧生怕一个不小心暴露了痕迹,被人当成妖怪抓去烧死。”

    郑四安明白她的难处,在都城里这些时候,郑四安也琢磨出来了此处的生存之道。

    人人都是七拐八绕的心眼,分明是古代人,可是却比谁都聪明。

    纵然他和萧成君是穿来的,可论起心眼手段,他们拍马都赶不上这些从出生就耳濡目染的高门大户。

    自己有魏临庇护,而且是行伍出身,尚且要在衙门里应付一堆试探猜忌,更不用说萧成君这样连睡觉都有人盯着看的贵女。

    不过郑四安却不想让她对外面太向往,如今关系亲近些,索性半点修饰都没有的实话实说:“如今这天下乱的很,世道艰难,能有个安稳就很是不易。”声音微顿,“齐楚一战不过是开始,若是想要平稳,只有归于一统,今后少不得兴起战事,你还是安稳呆在都城里才稳妥。”

    萧成君微愣,看着郑四安,没有开口。

    郑四安与她算有同乡之谊,再加上萧成君性子好,年纪又比他小些,郑四安对她多了些关切,也就不瞒她,把话说透:“并非我吓唬你,这里虽说是书,可也是新的天地,尽是活生生的人世间,如今这个年头,护好自己才是头等要事。”

    萧成君回过神来,点了点头,神态是难得一见的老实。

    只是郑四安见惯了她的笑颜,如今这样倒觉得是自己刚才话说重了,赶忙道:“不过你安心,有夫人在,一切好说。”

    萧成君这才弯起嘴角,应了一声。

    她从一开始就没奢望过很多,如今能遇到霍云岚已经是运道了。

    这就像是一道平安符,还是永不过期的那种。

    见她展颜,郑四安松了口气,这才想起来自己还带了东西。

    赶忙将早早准备好的锦盒拿出来,并不直接递过去,而是放在了桌上,往萧成君那里推了推,郑四安才道:“上次你送的袖箭我试了试,很是好用,我便买了东西当谢礼。”

    萧成君送他东西是担心他的安危,毕竟在这里,能让她放下戒备松快相处的人不多,时时都要端着的日子真的是谁苦谁知道,能有郑四安在,哪怕只是说说话都是好的,萧成君自然不希望他有事。

    没想到郑四安还买了东西回送自己。

    萧成君也不和他客气,伸手接过,打开盒子,就看到里面是个玉镯。

    她在这里的几年是见惯了好东西的,一眼就能瞧出成色,这镯子在她的钗环首饰里算不得好,可也不差,显然是尽心挑了的,萧成君便笑着道:“谢谢你。”

    郑四安见她收了,也松了口气,这才有心思夹茶点来吃。

    萧成君则是瞧着他,轻声道:“都城里历来都是倒春寒严重的,我让人去寻了新鲜的鹅绒做了被子,你试试看。”声音微顿,“之前开河,我寻人留了好几尾活鱼,炖了鱼汤做了鱼脍,味道都不错,送了些给云岚,也给你留了。”

    郑四安微愣:“不用这么客气……”

    萧成君托腮看他:“不要,丢了便是。”

    郑四安不再推辞,只是在心里想着,下次置办点什么送她。

    礼尚往来嘛。

    萧成君则是晃了晃茶盏,突然问道:“若有战事,你也要上战场?”

    郑四安随口回道:“那是自然。”

    他是千户,跟在魏临身边行走,魏临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如今的郑千户也不再是当初那个看到打杀就吓得走不动路的新兵蛋子,经历数场厮杀回来的人,说起这些时格外从容。

    萧成君则是看着他,像是端详又像是思索。

    等郑四安疑惑的看过来时,萧成君又把视线挪到了面前的茶盏上,面色如常道:“现在想来,我养了那么多花花草草,可都美不过一个太平世道。”

    郑四安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复又笑道:“想来不会太远了。”

    魏临顺遂,又有霍云岚在,想必会比原书里顺当许多。

    萧成君抬起眼睛,看看他道:“过阵子我去祈福,压给你求个平安吧。”

    郑四安依然是爽朗笑道:“好。”

    见时辰不早,两人便准备离开。

    而这次依然是郑四安先行下楼。

    纵然萧成君乔装过,可到底是怕横生枝节,故而两人每次都是错开走的。

    等郑四安离开,玲珑合上门,回到了萧成君身侧,看了看她,轻声道:“主子,这茶已经不热了,可要奴婢去换一壶来?”

    萧成君摇了摇头,只管把茶盏放到一旁,低垂眼帘,在心里想着郑四安的话。

    无论是怎么来的,这一世都要好好的活,日子本来就要往好里过。

    这里终究不是书册上的字句,而是活生生的人世间。

    世道不稳,都城已经是难得的好地方了,她也不好太过天真。

    玲珑不敢打扰自家县主想事情,可时间久了,玲珑便想多了些。

    瞧了瞧萧成君,又看了看桌上的锦盒,玲珑觉得自己突然明白了什么。

    等萧成君又去摸茶盏时,玲珑轻声道:“主子,其实前几日王爷便着人来问过。”

    萧成君动作一顿:“问什么?”

    “问主子可有相看好的人家。”

    萧成君一听这话,便伸手揉了揉额头。

    如今这世道,女子婚嫁靠得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鲜少能自己做主的。

    可是轮到高门贵女,便是另一番景象。

    大家女子因为身份尊贵,家中并不需要用女儿的姻缘去换取家族前程,故而这嫁娶之事多是会问问姑娘的意愿。

    萧成君如今也到了议亲的年纪,她的郡王爹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问,萧成君从一开始的发愁到现在的平静,半点波澜都没有的回答:“还没呢。”

    玲珑又看了看那锦盒,轻声道:“刚才千户大人临走时还吩咐奴婢,莫要让主子喝凉茶,仔细身子。”说完,玲珑就绷紧身子,时刻准备着跪地认罚。

    她说不出自家主子和郑四安门当户对的话来,毕竟连她自己都不信。

    可是萧成君隔上些日子就会和郑四安见面,每次都很是欢喜,玲珑难免想歪,而她跟在萧成君身边伺候,自然是要揣测主子的心思的,要是萧成君真的有意郑四安,她自然要陪着萧成君一起打算。

    萧成君却觉得自己没这个意思。

    她同郑四安出来,大抵算是书粉线下见面会,为了各自前程,并不涉及什么儿女私情。

    可是萧成君看到那锦盒时,她的目光顿了顿。

    伸手,将盒子打开,把里面的玉镯取出,放在掌心瞧了瞧,萧成君偏头看向了玲珑问道:“你觉得,如今什么样的姻缘算是好的?”

    这把玲珑给问住了。

    玲珑之前是在宫里当差,精心挑选过才分到了安顺县主身边伺候,她之前见过的无非就是后宫娘娘,再不就是京中的贵女夫人。

    人人都是锦衣玉食,但是和顺的姻缘却没遇见几个。

    即使是宫里最得宠的瑶华夫人,尊贵如大公主,也都说不上姻缘好。

    只是这些话她做奴婢的不能说,甚至连想都不能想,便只能使劲儿想了想,回道:“归德将军夫妇该是顶顶好的姻缘了。”

    萧成君一听这话,便把刚刚心里淡淡的疑惑和欢喜给冲散了,只管笑道:“你倒是眼光好。”

    这对儿不单单是顶好的姻缘,还是顶好的运气。

    他们能碰到一起,或许才是这天下间最难得的奇事。

    萧成君没有在茶楼多留,很快便起身离开。

    待上了马车,萧成君就把锦盒塞给了玲珑,道:“你替我拿着,回去放好。”

    玲珑应了一声:“是。”

    可是没等她把盒子收起,萧成君就伸手拿了回去:“我再瞧瞧。”

    玲珑看了看萧成君,又应了一声,乖巧的坐在一旁。

    而被赞了好姻缘的霍云岚却没有在药铺里多逗留,她甚至没等两人离开,便先带着徐环儿提上了刚刚取出来的补药回了家。

    一路上霍云岚都没说话,而是细细思量,等回到府中,她便对着徐环儿细细叮嘱:“刚才瞧见的,你都要放在肚子里,千万别与旁人说。”

    徐环儿点点头。

    “纵然是对着徐军师,也不要提。”

    徐环儿眨眨眼睛,又点点头。

    霍云岚这才放下心,她知道徐环儿虽然年纪小,但是向来是个嘴牢听话的,她答应不说,便是不说。

    而霍云岚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毕竟只是瞧了一眼,哪怕心里有猜测但八字还没一撇,真的开了口,出她的嘴入别人的耳,反倒容易闹到不可收拾。

    好在郑四安常出入将军府,萧成君也隔几天就和她见面,两边都举止如常,倒真的像是那天霍云岚看到的是错觉了。

    不过霍云岚到底长了心眼,去巡视药铺时总会到二楼坐坐,去的勤了,也就又碰上几次他们见面。

    那两人依然只是喝喝茶,说说话,旁的什么都没有。

    倒是比寻常友人还客气些。

    霍云岚也就放了心,但脑袋里想的却从之前“可能是偶遇”到现在“以后他们真的想要在一处自己要和相公怎么帮忙”,算是尽心的未雨绸缪了。

    待春暖花开时,都城里彻底热闹起来。

    纵然现在成齐楚三国之间仍然偶有摩擦,但是仍保持着微妙的平衡,齐国战败势颓,楚国见好就收,成国按兵不动,这天下倒是有了难得的太平,人们也都乐意出门走动。

    又赶上楚国会试,各地举子汇聚都城,一时间,街上随处可见拿着书册或者是背着箱笼的赶考举人。

    而都城里面的客栈一时间也是一房难求,价钱打着滚往上翻,常常都要几个举人凑钱挤在一屋。

    魏家药铺跟着热闹起来,人多了,看诊的也多了,加上不少应考学子害怕自己生病耽搁了三年一次的春闱,越发谨慎小心,不管身体好坏都要到药铺里抓些补药给自己补身。

    不一定有用,胜在宽心。

    不过外面的热闹却不影响宅院里面的清净,甚至是街上人越多,家宅越要安宁。

    都城里面的高门大户多是有儿郎要备考的,自然小心谨慎,不影响他们的前程,哪怕是勋爵人家,也期盼着孩子能有个好名次。

    纵然身份显赫的人户可以给孩子求个荫官,但到底不如正经科举考出来的路子正。

    而不少清流文官也趁着这时候在赶考的举子中挑选门生,那些没有背景的举人希望能够得到提携,官员也是提前押宝,若是门生里有人中了,以后在朝堂上也能守望相助,故而不少官员的门前常常能见到年轻学子进出。

    魏临是武将,自然是不用担心这些,不过家中有魏诚待考,自然也不能大意。

    霍云岚却比他严格得多,把家里看管得很紧,手下的婆子小厮也都一一叮嘱过,务必让家宅安宁。

    甚至到了晚上,她会使人去院子池塘里捉蛙,免得叫声影响了魏二郎休息。

    魏临听说这事儿后有些哭笑不得,借着休沐日,他在用午饭时对自家娘子道:“这也太小心了些。”

    霍云岚却半分不觉得自己谨慎过头,反倒一脸郑重的道:“相公可别看轻了这些细枝末节,我爹爹是教书的,跟我说过会试艰难,几千人来考,能得中的不过百十来人,半分差池都不能有的。”

    魏临夹了一块鱼肉到盘子里,一面用筷子剔刺一面道:“二哥在读书上极有本事,娘子放心吧。”

    其实霍云岚也知道魏诚的本事,以前只是知道大概,但是这些日子相处中,瞧着魏诚抽查魏宁功课时偶尔露出来的学问,就让霍云岚感觉魏诚不是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