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60、第六十章

    魏临有些惊讶,他是见过左鸿文的文章的,这人写的东西当真对得起他的名字,确实是鸿博文章,很是出色。

    尤其是句句言之有物,最是难得。

    在魏将军想来,即使家中突变,日子不好,但是能有这样胸怀韬略的总不会太落魄,就算一时间没有出头的门路,可也不至于过得凄惨。

    但是看着那个蓬头垢面的男人,魏临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霍云岚也是记得左鸿文的,之前便是霍云岚看到了裁缝店的画册,这才让做衣裳的孙氏将他的文章送来,她觉得写的好,又交给魏临。

    纵然这算不得什么举荐,不过霍云岚深知左鸿文的才学,对这人也留了印象。

    听了郑四安的话,她便凑了过去,手攀着魏临的肩膀往外瞧,正巧这时候左鸿文被一个讨债人推了一把,那抱头瑟缩的模样也让霍云岚惊得睁圆了眸子。

    魏临则是怕吓到她,伸手遮了遮自家娘子的眼睛,而后看向了郑四安道:“四安,你去探听他的消息,可曾听到什么?”

    郑四安回道:“我去左右细细问过,这位左先生的父亲也是读书人,之前便在南边的书院里教书,左邻右舍都说这左家郎君自小就是聪慧的,读书顶顶好,为人也和善。只是一场大火后,左家父母亡故,左先生坏了脸,性情大变,连门都不太爱出,最近更是古怪得很,不知道是染了什么恶习,欠了不少债,追债的人天天堵着门,便没人再与他往来了。”

    霍云岚被魏临挡着眼睛,也不着急,只管柔柔的攥住了魏临的手腕,嘴里问道:“裁缝铺的孙娘子呢?”

    “孙娘子以前和他还有些交情,现在也不说话了。”

    霍云岚觉得这也是人之常情。

    若是个落魄命苦的可怜人,即使他身无长物,也是会有人与他往来的。

    可要是个外债无数又性情不定的,能忍下的却不多。

    趋利避害才是常事。

    魏临又看了一眼,郑四安以为他不会再过问左鸿文的事情,却听魏临道:“王城之内,总不好这般吵闹,你再去看看。”

    郑四安愣了一下,而后领命离开。

    霍云岚则是伸手将面前附着的手指拉开了条缝隙,看向了巷子,嘴里问道:“表哥想要帮他吗?”

    魏临索性也不挡着了,只管放下手,转而扶住了霍云岚的腰,嘴里道:“各人有各路,我也不是救苦救难的佛爷,帮不了那么多人,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就在这时,霍云岚看到挎着篮子的徐环儿正小跑着过来。

    今日去安顺县主府,霍云岚并没有带徐环儿一同前往。

    因着魏临得了休息,作为他身边军师的徐承平也是有了难得的空闲时间,霍云岚便让徐环儿去瞧瞧徐承平,也能尽兄妹情谊。

    突然在大街上碰见,霍云岚还有些惊讶:“环儿,你怎么在这里?”

    徐环儿跑得有些急,将篮子放到车上后喘了几口气,这才道:“我瞧哥哥那里短了不少东西,便出来帮他买,正巧看到夫人的车架……”眼睛微转,徐环儿就看到了坐在霍云岚身边的魏临,她立刻收了声音,端正行礼,“将军福安。”

    魏临点点头,他对霍云岚身边的人素来和顺:“徐先生没有陪你一起出来吗?”

    这倒不像是徐承平的脾气,这人从来都是恨不得把徐环儿挂在嘴边时刻念叨的。

    徐环儿回道:“哥哥他本来想跟着,只是我不让他跟。”说着,徐环儿微微撇了下嘴,“可我猜到他一定远远在我后面瞧着呢。”说着,徐环儿往后一指。

    魏临看过去,一眼就看见了正躲在个灯笼摊贩后面用灯笼挡脸的青袍男子。

    他一眼就认出那是徐承平。

    毕竟大冬天还要在腰上别羽毛扇的,也只有他了。

    霍云岚也瞧见了,她不由得用帕子挡住嘴角轻轻一笑,而后道:“环儿上来坐坐吧,等下送你回去。”

    徐环儿笑着道:“我还要去那边箱子里买两个饼子,那家的肉饼最是好吃,我要哥哥捎个回去。”

    魏临闻言,便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闻到了股子油汪汪的香味。

    他刚才去买钗,又急着接霍云岚,还没来得及用饭。

    不提还好,这么一说魏临便觉得肚饿。

    于是魏将军看向了沈山,道:“去买十个来,你五个我五个。”

    若是旁的当官的说要和手底下人分着吃饼,只怕要惊到一片人,但是魏临不同,他在战场上就和手下同吃同住,这会儿虽有上下之分,可关系亲近,也不计较太多。

    沈山心里微暖,应了一声。

    魏临又道:“护着些环儿,莫要让那些人冲撞了。”

    “是,将军。”

    而此时,堵在左家门外的讨债人闹得越发厉害。

    他们来的多是高壮人,凶神恶煞的,郑四安走近前都觉得惊讶,这左鸿文到哪里招了这么一帮不好惹的。

    不想讨债,更像是武馆出来的。

    而这些人说起话来也格外不客气:“姓左的,还在年里头,别给自己找不自在,能还钱就罢了,要是一直拖着,就休怪我们兄弟几个不客气!”

    左鸿文没说话,只是缩在墙根瑟瑟发抖。

    郑四安怕他们真的对着左鸿文拳脚相向,把他打坏了自己对魏临也不好交代,赶忙上前道:“几位这是做什么?青天白日的,有事儿就要说事儿,这位郎君看着瘦弱,想来身子骨也不好,你们真的把他折腾出好歹还要吃官司,岂不是晦气。”

    这话说的客气,加上郑四安看着就是个体面人,几个讨债的便没了喝骂。

    领头那人看了看周围正围着看热闹的邻里,只管高声道:“在下王三,这姓左的跟我们几家都借了银钱,有的几两,有的几十两,都没能还上,一拖再拖。我们也是有家有口的,家里大大小小的人需要养,怎么能由着他欠钱不还?”

    就听人群里有看闲的人帮腔:“是啊,这左家郎寻常看着就不合群,不知道在外面惹了什么官司,竟然要这么多钱。”

    “怕不是染了恶习?”

    “若是如此,你们的银钱可不好要回来哩。”

    郑四安微微皱眉,虽然他也觉得左鸿文这模样过于落魄,但是这般说话便是落井下石,都是邻里的住着,之前他探听的时候也知道左鸿文纵然自己苦,却不曾招惹乡邻,也没有对谁不善,可现在这些人倒像是都想看他乐子一般。

    不过面上郑四安没有丝毫显露,而是道:“可你们若是真的打坏了他,这钱也还不上啊。”

    王三立刻道:“没钱,他不是还有这座宅子?拿宅子抵债就是。”

    此话一出,郑四安便觉得事有蹊跷。

    哪怕没进门,但郑四安看得出,左家宅子不算小,就算如今门庭破败,但在都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这么一个好宅院,房契地契加起来,卖出去起码能得上千两纹银。

    这些人不过用了几十两银子就想要把他的宅院抵过来,倒像是早有此意。

    而左鸿文这会儿也抬起了脸。

    郑四安回头一瞧,便觉得头皮发麻。

    之前只听魏临说过左鸿文因为一场火烧坏了脸,这才不能科考,可是到底坏成什么样郑四安却是不知道的。

    如今瞧着,才明白坏到了什么程度。

    左鸿文的半张脸面没有任何伤痕,舒朗清隽,哪怕染了脏污也无损俊秀。

    可是另半张脸,却是留了大片伤痕,红红白白的,虽然眼睛还是好的,也能看出眉眼形状,但是着实是伤的太重,尤其是和另半边的对比过于惨烈,郑四安见了都觉得脊背发凉。

    而左鸿文似乎早就习惯了旁人异样的目光,他神色不变,张了张嘴巴,道:“这宅子,是家中留下来的祖产,我死都不会卖。”

    王三就知道他会这么说,冷笑两声:“那你就还钱,不然哪怕是告到了衙门,我们也有话说。”

    左鸿文又不开口了,他拳头微握,似乎在挣扎着,眼睛都痛苦的闭上。

    可是很快,他就松懈下来,好像失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地,愣愣的道:“天意如此,爹,孩儿不孝。”

    郑四安以为这人真的傻疯了要卖房子,正要说话,就看到有个人突然从人群里蹿了出来。

    那动作迅速的,兔子都是他孙子。

    “这是做什么?快快快,快起来,别坐地上,鸿文你本就体弱,这地上凉,可别弄坏了身子。”长衫男子一把扶住了左鸿文,硬拽他起来,而后便对着王三瞪眼,“姓王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凭实力干的那些勾当,怎么,如今竟是碰瓷到我兄弟头上了?我告诉你,有我李良才在,谁也别想要坑害了他!”

    这话说的义正言辞,气势十足,再加上这叫李良才的带来了不少家丁,就连围观的百姓也不自觉地往后退了退。

    王三则是咬牙:“可这银子……”

    “区区几十两银子,我自然能还给你,可你要是再到这里来闹,口口声声贪图我兄弟房产,我定不容你。”

    而左鸿文则是由着李良才拉着自己,看了他一眼,才重新低垂了头,行了一礼:“多谢李兄。”

    这一拜,端端正正,又风淡云轻。

    而后他又是一副软弱模样,但是郑四安却愣了一下。

    他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却总觉得别扭。

    左鸿文和李良才低声说了句什么,旁人没有听清的,只能见李良才听完了便笑开了花。

    而后,两人就要进门,那王三似乎也忌惮着李良才,低骂了几句便悻悻然的离开。

    不过在进门前,左鸿文回过头,正巧是面目清晰的那半张脸对着郑四安。

    他没说话,只是对着郑四安点点头,拱了拱手,这才一瘸一拐的进门。

    郑四安站在那里皱了皱眉,有些想不通透,便迅速转身走向马车。

    这会儿,魏临正坐在马车上吃肉饼。

    这肉饼也不是多精巧,但胜在舍得用料,肉馅的肥瘦比例很好,饼皮被煎的酥脆,内馅多汁,咬一口,便能尝到肉馅里冒出来的油香。

    加上魏临确实是饿了,纵然肉饼个头不小,可他还是三两口的就能吃完一个,等郑四安回来时,五个肉饼他已经吃了四个,正伸手要隔着油纸拿第五个。

    “将军,事情了了。”

    听到郑四安的声音,魏临便要挑帘子。

    霍云岚却拉了他一把,止了他动作,而后拿着帕子,将桌上的茶水倒上去,而后迅速擦了擦魏临的嘴角,又给他整了一下发冠,这才帮他挑帘。

    魏临才想到刚刚吃的痛快,怕是仪态不整。

    寻常自己从不注意这些,幸而现在有娘子盯着,不然这大街上人来人往的,被郑四安瞧见倒没什么,可要是被别的熟人看到怕是要丢人的。

    对着霍云岚一笑,而后魏临看向郑四安时,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说。”

    郑四安原原本本将刚才的事情说了个清楚,半点没有遗漏,末了才犹豫了一下,跟了一句:“属下觉得,那李良才不是什么好的。”

    魏临不觉意外:“能在人群里忍了这么久,由着旁人对着左家郎拳脚相加,一直到左家郎走投无路才出来,看似救人水火,其实别有用心,多半另有所图。”

    郑四安看了魏临一眼。

    并非因为魏临能看破其中关节,而是因为魏临用的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词儿。

    曾几何时,自家将军都是一口大白话,比他这个穿来的还直白。

    如今竟也能这般文绉绉。

    果然是娶了个好娘子。

    魏临不知郑四安所想,而是把事情又细细思量了一遍,道:“你觉得,左家郎的品行如何?”

    郑四安并不记得原书中有这么个人,说话也很是中正诚恳:“瞧着应该是个饱读之士,这次大抵是被人坑害,品德上也不好说有亏,只是胆子未免太小,遇事不争,哪怕有才华也不易施展。”

    魏临明白郑四安的意思。

    人的本事是能慢慢学的,但是心气儿却不能磨没了。

    若是没了,再好的才华也是无用。

    或许左鸿文以前是个有才且聪慧的,但是一场变故,一次大火,把他的性情变了,便说不上是人才。

    就像是把酒装到个小罐子里,还敞着口,纵然再好的琼浆玉液,撂的时候长了也不再值钱。

    但是魏临却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看向了霍云岚:“表妹觉得呢?”

    其实往常霍云岚并不会去过问魏临的事,两人分工明确,魏临去朝廷打拼,自己操持宅院和银钱,她惯是不去多操心的。

    对左鸿文也是一样,霍云岚只是偶尔瞧见,便在魏临面前提了提。

    至于左鸿文是不是能入魏临的眼,魏临又会不会重用他,霍云岚从不多问。

    不过现在魏临问到了她,霍云岚这才多想了一步。

    她挑着车舆的帘子往外看了看,瞧瞧左家的宅子,又看看这附近的街巷,想了想,道:“多的事情我不甚明了,这人好坏我也不知,只不过,我知道此处地价贵,能在这里置办产业的要不是一直住在都城里的,要不就是格外富贵。左家突逢巨变,左鸿文能守住家产数年,想来应该不是个不知事的。”

    此话一出,魏临便点点头,郑四安也恍然。

    纵然霍云岚说的都是银钱之事,可是往往这才最能显示人心。

    一个孤身郎君,外无倚仗,内无亲族,竟然能守住这么大的宅院,自然是要些手段的。

    这时候,已经坐在车上的徐环儿犹豫着拽了拽霍云岚的袖子。

    霍云岚回头看了看徐环儿,握住了她的手:“怎么了?”

    徐环儿小声道:“夫人,我刚才去买饼时,听到他们说话了。”

    霍云岚知道徐环儿耳力过人,当初在福团满月宴上,隔着半个院子她都能听到别人低声说的话,现在霍云岚自然也不会怀疑徐环儿此话的真伪。

    于是她便看着徐环儿,温声道:“听到什么了?只管说,不碍的。”

    徐环儿点点头,道:“那姓左的郎君说,‘李兄,只要你日日来我院子里给我爹上香,拜够三十日,你说的事我便答应’。”

    霍云岚没说话,只管看向魏临。

    就见魏将军全然没有刚刚吃饼时候的憨样,这会儿他眉间微皱,眼帘低垂,指尖轻轻地敲了敲矮桌。

    过了会让,魏临才道:“虽说旁人家中之事我不该多过问,但,此事透着蹊跷。”

    霍云岚看了魏临一眼。

    她确定自家相公分明是觉得有趣。

    或许还有几分惜才之意。

    而后就听魏临道:“四安,你且派人盯着左家,若有异动便回禀。”

    郑四安神色一整,道:“属下明白。”

    “还有,去告诉那边藏着的徐先生一声,早点回去,不然就要被环儿发现了。”

    徐环儿:……

    郑四安:……

    哦,行吧。

    魏临便点点头,让郑四安去忙了,而沈山也已经把五个饼子吃了,赶忙坐到马车前,赶着马车回府。

    而在车舆里,魏临拿起了饼子。

    还没吃,就感觉到有人正盯着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