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五章 鬼才吴隐元

    话说吴隐元结识了夏完淳,二人相谈甚欢,此时夏完淳虽然才十四岁,却已经是忧国忧民的热血少年。

    于是夏完淳给吴隐元引荐了自己的父亲夏允彝,夏允彝也是进士出身,曾经做过短时间的知县,因母丧丁忧在家。

    见面之后,吴隐元将神武大将军朱思明介绍了一番,语言朴实无华,多是忧国忧民,甚至类比于少保。

    看到这,朱思明轻咳一声,暗道,吴隐元就这点不好,尽说大实话。

    不过经此一来,夏家父子对朱思明大生好感,于是为吴隐元出谋划策。

    吴隐元此行第一要义是买粮。

    山西、陕西虽然开了几个经验包,可远水救不了近火,路远难行,大批运粮损耗太大,再说还得照顾大军和灾民,也是力有不逮。

    松江府以及临近的苏州府、常州府,向来是大明朝的粮赋重地,虽然近年天灾影响了收成,百姓同样缺粮,但是士绅可不缺粮,多年积蓄,即便不是谷满仓,也差不太多。

    夏家也士绅之家,虽不是顶级,但在当地也有不小名望,于是便替吴隐元联络各地士绅,夏完淳甚至还写信邀请自己的老师陈子龙。

    陈子龙收信以后,连忙从绍兴赶来,同时还带来了张煌言。

    此时,陈子龙已经名满江南,有了他的帮助,很快便联络到大量米粮。

    甚至有了陈、夏二人的担保,不少士绅直接将米粮运到松江府。

    事情到了这儿,一切还算正常。

    下面吴隐元开始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吴隐元辞别几人,带着几个手下前往福建。

    一通忽悠骚操作,愣是说动郑芝龙,当然期间少不了借虎皮拉大旗,甚至连陈子龙的名气也用上。

    最终郑芝龙答应,租给吴隐元一百艘福船,每艘船每趟五百两银子。

    此外,还借给吴隐元白银二十万两。

    唯一的付出就是一个福州参将头衔,以及一些虚无缥缈的承诺,说来好笑,堂堂海贼王,招安十几年,居然还是个游击将军。

    我滴个乖乖,空口白牙,愣是从海盗王嘴里抠出一百艘船,外加二十万两白银,这本事放到未来,也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

    有了船,有了银子,六万石米粮顺利进入天津卫的府库,这也让殚精竭虑的阎应元松了一口气。

    看到这,朱思明不禁拍案叫绝,有了这条路子,此后京师的粮食危机总算能稍稍缓解,甚至江浙漕粮也可照此办理。

    唯一不足便是受制于人,不过朱思明相信,面包会有,牛奶会有,一切对会有。

    朱思明放下信件,对着郑鸿逵,亲切说道:“此次,郑芝龙将军慷慨解囊,替朝廷出了大力,本将深感欣慰,必然会禀报朝廷,不日必有嘉奖。”

    此时,朱思明大破李自成的消息已经传来,郑鸿逵岂敢怠慢,连忙躬身回应。

    “大将军言重了,家兄对朝廷忠心耿耿,些许小事不足挂齿,今后一定全力替朝廷效力,替大将军分忧。”

    忠心耿耿?

    朱思明心中不置可否,面上却大是欣慰,“好好好,郑将军果然是忠义之士,本将绝对不会亏待郑家。”

    随即,朱思明便安排人带郑鸿逵下去交接银子,此前已经从介休调集了大批银两,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郑鸿逵告退之后,堂中只剩下朱思明和张煌言二人。

    朱思明也不在拘着,拉着张煌言坐下详谈。

    开始时,张煌言还有些拘谨,毕竟朱思明不但位高权重,而且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见朱思明平易近人,慢慢也放松了下来,二人竟聊得十分投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