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一章 历史奇怪的走向(三)

    土地改革在封建王朝里一直一来都是非常敏感的事情,轻易都动不得。

    王莽动了一次,结果死的很惨,直到后世的现代,才慢慢有了些替他平反的声音。

    这里面涉及到的利益牵扯太大,不单单是世家望族,地主老财,甚至各地的王侯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搞不好这些人联合起来,就能弄出一场足以掀翻整个王朝的风暴。

    而对于这一点,郑国的改革方式是,国家出钱从那些豪绅贵族手里收购土地,再将土地以租借的形式交由农民耕种。

    春秋两季以收获的一部分为税,再不需额外交给什么地主税务了。

    而各地王侯只要沿用国家政策的形式进行改制,那么就不需要再将土地交还国家,能够作为自身的产业保留,即使失去爵位,子嗣也依然可以继承。

    但后代每一次继承都需要缴纳巨额的税务,比如一半或是四分之一的土地之类的。

    这样的改革,必定会经历阵痛。

    初期,国库的税收锐减。

    不过好在在这之前,国家也已经打好了基础。

    进行土地改制之前,同样也是用了两代皇帝,大力的发展商业。

    在商业上收重税,但却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行商。并且在使臣年复一日的努力之下,郑国与西边的吐蕃,南边的交趾,北面的胡人,都设立了自由贸易的区域。

    南方的海运也在朝廷的支持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造船行业一时间风头无两,许多人为了博一个未来,选择随船下海,远渡重洋。

    当然,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则赔的血本无归。

    但风气到了这种地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

    商业越发达,商业税收到的也就越多。

    以商税来弥补农税的亏空,通过与南洋国家的贸易来进行物资、粮食的交换,以此再弥补改制初期的阵痛。

    任何一个决策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郑朝的每一任皇帝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所以这个朝代能存续八百余年,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种土地改制的方式,唐重莫名有种既视感。

    而这种既视感,便是唐重认定着郑太祖是穿越者的确凿证据。

    唐重手里拿着的这本《观政纪事》是六十年前由当时的天子派人主持修造的。

    由历代的史官记录下来的历史,经过筛选记在了这本书上。

    当朝修史的一个坏处就是有很多的东西不会被记录下来,比如那些会对皇家声望造成影响的秘闻和皇帝的行径之类的。

    唐重觉得这郑太祖死之前肯定有什么遗嘱,比如要自己的后代做什么做什么的,不然的话,没道理这几十代的皇帝都不出一个昏聩无能的主。

    哦,好像并不是没出。

    唐重挠了挠头,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皇帝好像就是这样的一位。

    总而言之,本来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唐重,看完这本《观政纪事》后,也对这个世界增加了不少的了解。

    这位穿越者前辈,你玩的倒是痛快了,可你倒把我给装进去了啊。

    我本身知道的历史就不多,你还把我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历史给改掉

    了,你这让我可怎么混嘛!

    我又没上过学,弄不出什么肥皂啊火药啊之类的这种东西……你这不是把我坑了吗!

    想到这儿,唐重对这个穿越者前辈十分的恼火。

    一个世界能有一个穿越者就足够了,再搞来第二个不是画蛇添足吗!

    于是唐重放下手里的书本,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抬眼朝窗外望去,唐重愣了一下。

    天边正泛着鱼肚白,难道自己通宵了?

    扭头看了眼在一旁杵着下巴不停打瞌睡的阿秋,唐重又看了看自己刚刚放在桌上的《观政纪事》,困意这才如潮水一般冲刷着他的脑海。

    于是唐重勉强站起来走到床边,直接趴在床上就呼呼大睡起来……

    ……………………

    清晨,清新的空气中,鸟儿的鸣叫声回荡不休。

    时有时无的人声,从门前走过的碎碎脚步声,这一切就是最美好的事物。

    在这种环境之下,唐重缓缓的醒了过来。

    抓着身上的辈子,唐重记得自己最后睡下时,貌似是趴在床上的。

    这又是哪位好心人,帮自己调整了睡姿,还替自己盖上了被子?

    深吸了几口气,唐重觉得自己的喉咙干渴无比。

    扭头看见桌上摆着一个水壶,唐重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准壶嘴就咕咚咕咚的往肚里灌。

    喝了个水饱的唐重,把嘴里的茶叶吐了出去。

    然后披上衣服,推开了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