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章 烈妇崖

    40

    油菜花完成了向大自然显示娇艳的使命,变成了小小的软软的嫩嫩的油菜角。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油菜角一天天伸长、长粗、变硬,颜色渐渐发黄。油菜成熟了,一串串黄黄的油菜角把油菜枝压得弯下了腰。今年风调雨顺,皂角岭沟沟畔畔的油菜丰产了。

    嫩绿的麦穗儿顶着细细的麦芒探头探脑地从麦叶**出来,头抻得越来越长,在微风中摇头晃脑,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褪去绿色,变成了柳黄。

    “布谷——布谷——”

    布谷鸟富有鲜明时令特色的歌声,在广袤的平川播撒后,又开始传播到千山万坡山庄窝铺,提醒人们,油菜熟了,麦子也快了,要提早做好播种谷物的准备。善良的布谷鸟哪里知道,她们向农夫发出善意的提醒时,也给掠夺农夫劳动果实的日本鬼子提供了时令的信息。

    鬼子上山了,驻扎在皂角岭的窑洞里,他们要在这里“守株待兔”。

    皂角岭的老人们爬在卧虎山上,望着一片片黄澄澄的油菜,喜悦像花儿一样开在心里,绽在脸上,但一看到扛着枪在村子里在山坡上踅来踅去的日本鬼子,这花儿便立马凋谢。

    五斤油菜籽可榨一斤油,一亩地收二百多斤油菜,可榨五十多斤油,不光够自家食用,还可卖了变钱。如果今年的油菜收不回来,损失就太大啦!真个是“农夫心内如汤煮”。

    但谁也不愿成为挨枪子的“兔子”。

    “千刀万剐的日本鬼子!”“坏怂日本鬼子!”……什么话解恨就骂什么话。村民们在咒骂声中一天一天熬着日子。

    吴二柱更是心焦如焚。队员们经过半个多月的练武,与鬼子肉搏不会吃太大的亏,但鬼子的步枪射程那么远,机枪就更厉害。虽然缴获了鬼子两挺机枪、三把盒子枪、三十一杆步枪,而自己才刚学会使用步枪。张同志那天临走时拿着一杆步枪,给自己讲了使用的要领,因为怕影响村民睡觉,并未实弹射击。二柱用熟了猎枪,加上脑筋好使,到将军寨后,试着开了两枪,五十米以内能够命中碗大的目标。因为子弹金贵,就再也没练过。其他队员连一枪也没放过。以这样的战斗力与鬼子拼,净等着挨鬼子的枪子。

    李大勤老汉耐不住了。山里人称庄稼活的全把式是“摇耧铡草提鞭,有空还会垫鞍”,李老汉与儿子李随顺都是响当当的全把式,尤以摇耧见长,父子俩被呼为“老摇耧”“小摇耧”。两个全把式把十亩半地务弄成了银窝窝,日子过得滋滋润润。今年二月,小摇耧又娶了媳妇。新媳妇冉冬梅,人样儿好,又很贤惠,被一家人捧为掌上明珠。日本鬼子的刺刀搅乱了皂角岭的安宁祥和,老摇耧一家搬到了十里外的范家屯老摇耧妹子家。妹子家三代六口人,三孔窑洞占得满满的,好不容易才腾出一孔让老摇耧一家住。老摇耧一家四口,吃饭睡觉就挤在这一孔窑里。一连七八天,老摇耧每天都要爬在卧虎山,痴望对面皂角岭的油菜地。这里只能看到阳坡地,看不见背坡地。老摇耧的二亩油菜在背坡地。老摇耧见阳坡油菜已熟透了好几天,估摸着背坡油菜也就熟了。这天,鸡刚叫头遍,老摇耧就起来了,在院子里磨开了镰刀。婆娘出来问:

    “黑地半夜,你在弄甚哩?”

    “磨镰来,去割咱的油菜。”

    “你这不是找死吗!”

    “我看了好几天啦,鬼子只在阳坡转。咱油菜地在背坡,鬼子看不见。”

    “鬼子鬼厉害来,能不到背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