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3章 晋江文学独家发表

    荀澜收到的神秘名单, 竟然是南阳郡主要官员的名单及工作能力的详尽评语。评语上注明了出身、学问、人品以及办事能力的评价,甚至在官场中遇到大事的应对表现也被井井有条地列了出来。

    “有意外之喜,也请诸位先生一观。”荀澜笑着将信放在了桌上。

    徐庶凑过来一看, 就看到了寄信人对第一个人的评语,忍不住读了出来:“尸位素餐,庸碌无能之辈,毫无无治吏之才。”不由感慨说:“这真是毫不客气啊, 不过有大用。”这正是主公急需的。整顿南阳吏治, 刚好可以从这信上记载的官员过错下手, 寄信人甚至连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写上了,非常便于查找和确认。

    法衍看了一眼, 好奇问:“这字写得锋芒毕露,极有风骨, 不知道是何人给主公的名单?竟能拿到如此详尽的资料,评语也如此犀利。”

    “这就要问志才先生了。”荀澜看向戏志才,秀眉微挑,饶有兴味地说:“此事着实在意料之外。但凭借他的才华,能做到这地步, 倒也在情理之中。”

    对别人来说,搜集这些信息和从中提炼出重点,推断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可能是十分庞大的工作量。但对擅长抓住人性的“读心大师”郭嘉来说,不过是小试牛刀。而且郭嘉不仅在颍川的学堂读过书,还去南阳学习过两年,拜访过南阳有名的隐士。有些名隐士的消息渠道,甚至比官场的人还要多。所以他能收集到这些信息, 荀澜也不惊讶。

    荀澜对历史上郭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曹操想和袁绍撕破脸, 又担心实力不及时, 郭嘉果断站了出来,为曹操献上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各个切中要害,把袁绍性格上的弱点剖析地淋漓尽致。还有孙策执掌江东,勇猛不亚其父,曹营摄于其威,十分忌惮。唯有郭嘉说孙策不足惧,铁口直断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果不其然,孙策在外出打猎时被刺客的暗箭杀死。

    戏志才笑道:“主公果然料事如神,这信的确是郭嘉托我呈给主公的,我刚放在桌上,主公就看到了。”

    荀澜微微一笑,从回忆中抽出神来:“他这人十分有趣,我之前遍寻不着,这时候却送来了解燃眉之急的东西。”

    戏志才叹了一句:“他这个人做事向来是随心所欲。主公,之前我虽然知道他的一落脚处,但每次去寻都扑了个空,只有留书信给他。没有告诉主公,是我的过错。”说罢,躬身向荀澜行礼。

    “你和他既为对手,自然劝不动他来效力。我若是去了也是扑个空,志才先生不必道歉。”两人十三四岁一同上过某处私学、处处争第一的经历,戏志才并没有隐瞒,也曾和荀澜提起。荀澜道:“郭嘉的性格,旁人是强求不了他的。”

    “早在三个月之前,郭嘉从主公调兵推断出,您会对南阳用兵。”戏志解释了情报的来源:“所以他就一个人去了南阳,近日刚回来,希望转交给您这封信。”

    法衍奇道:“三个月之前,岂不是主公尚未对我等说起南阳之计以前?此人不简单。”从主公军屯和调拨赵云将军剿匪的动向推断出其中真意,在主公开口之前连他都不知道主公竟然图谋南阳盆地,更敢直接和袁家嫡子袁术和江东猛虎孙坚对上。

    戏志才点点头:“主公,可要我回信给他,明日让郭嘉来拜见?”

    “不必,我去见他吧。”荀澜毫不犹豫地说。他从别人的评论中已经拼凑出了郭嘉的形象,弱冠之年的郭嘉,已养成了对权贵大翻白眼的隐士癖气。要收服这样的人才,不但得信任他,还要示之以诚意。

    和戏志才、徐庶诸人不同,功利心和束缚感都弱的郭嘉随时都会跑路。一个不行,就果断下一位,直至找到能让他实现抱负的主公,成就一段张良辅佐刘邦般的佳话。若是找不到,他就直接归隐田园,独善其身了。

    听荀澜说要亲自去见郭嘉,众人一愣,果然主公对郭嘉十分在意。

    虽然知道主公素来对人才礼遇有加,但想到自己被寒玦打包上马,一路赶往颍川的待遇。再对比下死对头的………戏志才的心情不由有些微妙。

    荀澜在搜寻颍川学子情报时候,倒是得知了一趣闻,打趣道:“听说你和郭嘉曾在学堂为一烟花女子大打出手,没想到志才还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啊?”

    “主公,这……”戏志才顿了顿,难得面上浮现出来了一丝不自在:“当时年少不懂事,就做下了蠢事,不提也罢啊。”

    众人皆笑了起来。

    历史上天下十三州的人才,在官渡之战前,大多看好袁绍。郭嘉却仅凭短短一面,就看透了袁绍的弱点。见完袁绍,郭嘉就毫不客气地跟他的谋臣扔下一段评语:“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随即飘然而去。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想到这句话,荀澜就想叹气:他自己在现代的时候就经常选择困难症,穿越而来后也的确是头绪太多,想到什么做什么,经常既要且要。

    “不会郭嘉见我一面,就失望而走吧?”然而这些担心不能在谋士们面前显露出来,所以荀澜趁着大家注意力在戏志才的风流韵事上,将话题转移开来。他表面轻松,但内心却有些忐忑。明日见到郭嘉,要说些什么呢?

    然而郭嘉并没有给他机会。荀澜去拜访的时候,小童就说他家先生出去了。

    荀澜眼前一亮:哦,这个套路,我熟!

    他留下了礼物,礼貌地说,两日后再来登门拜访。至于郭嘉的信,已经被他命人送至南阳郡黄盖手里。

    当然,不论郭嘉的眼光多精准,一家之言荀澜都不会全盘接受的。但有了郭嘉这些条理清晰的评语,黄盖就可以省去大量考察的时间。比如郭嘉评价一个人的德行和能力有失,黄盖直接命人照着郭嘉所提的事件寻档案核实,若是属实,过些时日就撸下来。对于评价高的,则重点关注,日后提拔上来。

    这些工作并不是黄盖一个人在做,随着书信过去的,是颍川考察了一些时日的人才。荀澜正愁如何不动声色地将他们安插在关键岗位上,这机会就来了。

    荀澜之前就要求徐晃、法衍和徐庶,每个人都带着十个古代版的“实习生”在身边,给他们派活计,等考察一段时间后再安排合适的岗位。

    这些人处理事务大都上手很快,除了五人没有通过考察,剩下的二十五人皆可以用,经过三个大佬的点拨,做事情已经有模有样。荀澜其实已经安排出去了十人,剩下的十五人正好可以安排到南阳郡为官。

    至于愿不愿意背井离乡,荀澜还特意一一问了他们的感受,若是有异议可以留下,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但这个年代做官本来就是不知外派到哪里,众人都已经习惯了,留下来还不知道何日才有空缺,去南阳主公已承诺了升职,于是没有一个人抗议。有的家眷留在颍川,自己去南阳郡赴任,有的则是考虑到主公所言的外派时间两年起步,便带着家眷同行。

    “可惜刚用熟了人手,又要换一批了。”休沐日,法衍、徐庶和戏志才跟着荀澜去前院面试新人,几人边走边说。

    荀澜笑着回道:“看着他们毕业是好事,不有种作物收获的成就感么?”

    “说起来,还真和种田的老农有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州牧府的考核后,这些人就得到了“毕业证书”,带着州牧府钢印和荀澜亲笔签名的那种。

    戏志才说:“我倒是觉得,我们更像是夫子了,开办了个学堂走向仕途的速学班。”速学班这个词是他跟着荀澜学的,主公最近十分热衷办各种“认字速学班”、“数字速学班”和“拼音速学班”。拼音速学班他还没弄明白,正打算今天着手学习,没想到就被叫来面试新人了。

    主公鲜少做无用的事情,众人知道这个仪式后就在猜测主公想做什么。现在被主公带着挑第二批“实习生”,忽然有了种学堂夫子的感觉,而他们州牧府,就像是学院一样。

    其实毕业离开州牧府的人都被荀澜请喝茶,得到荀澜的鼓励。和现代硕博毕业导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一样:“日后不论在哪里做官,不要给州牧府丢脸,不忘初心,始终记得我们的宗旨,好吗?”

    除此之外,荀澜还表示:如果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写信回来,不要一个人硬抗。把众人感动地热泪盈眶。

    荀澜不知道的是,这毕业证书后来都进入了国家的博物馆。后世称州牧府的育人教育是大学的雏形,也是颍川政治学院的前身,图影甚至还印在了历史课本上。

    这些人才是当初寒玦和荀澜面试看中的人,几个月来一直跟着纸坊、雕版坊、印刷坊、医馆和客栈的掌柜管理人手。表现好的,则被推荐来参加今天的面试。面试好的话,掌柜可以得到赏钱。当然,若是面试表现十分差,掌柜则要被扣工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