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二章这是谁家的俊俏后生?

    不仅如此,城门还是不设防的,并没有士兵把守,城墙上也没有防御工事。进入城门之后,也没有看见城防机构驻扎。只是在靠城门的大街边设有一个税所,向进城的货税。

    由此可见,大朝的重点在于税,守卫倒是其次了。

    他们这个送碳队刚刚进城,老杨立新挑起一担碳,大了过去,异常熟悉的跟税吏招呼。

    税所里摆着两个炭盆,他还十分殷勤的给人家添加上一层碳。

    最后,是直接将挑过去的一担碳到了门后,又把昨天在那里的,已经用的两个竹筐换了来。

    动作十分熟稔,一看就是‘惯犯’。

    等忙之后,又跟税吏唠了句家长里短,方挑着担子了来。

    了进城费,送碳队开始进城。

    这还是他第二次进入江陵城。

    第一次是从京城来的时候,而当时只是匆匆路过,并没有过多停留。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节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街道两旁的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贩。街上行人不断,人流如织,有挑担赶路的,也有赶驴车送货的。

    而街屋檐下,还有许多延街乞讨的。他们大多穿着破烂、衣不蔽体,甚者,还有不少缺胳膊少腿的。

    里拿着破瓷碗,浑僵硬无力地匍匐在地上,嘴里不停的念叨着:“好人有好报,给点吃的吧!”

    就他们那副死不活的模样,看着就让人心里发酸。

    可如这个道,自都尚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去可怜他人。

    说了,这些沿街乞讨之人也太多了,本就管不过来。

    而杨立新他们也见怪不怪,只能视若无睹的赶着骡车、挑着担子往前。

    在视剧中,古代城市的板路一直从城门向内延伸,直看不到的尽头。

    而现实却是,路。

    路上污水横流,到处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伴随着一股刺鼻的尿骚味,让人无法直视。

    脏!乱!差!

    与其大城市的份,一点都不匹配。

    家里稍有钱财的人家,会在粪桶里上厕所,然后让‘夜香行’处理。

    而那些平民小贩,因为家里没有厕所,大家都会在京城的犄旮旯自行解决大小。

    天化日之下,就有市民们随地大小,而丝毫不加避讳,看到人们经过也若无其事。这种风俗已经成为了习惯,人们早已司见惯。

    城内是有‘夜香行’的,专门给人倒夜香。但是,那种服务,要钱。

    平民姓本就用不起。

    关于高跟鞋的发明,说就是为了不踩到屎。

    郭毅本不以为然,认为是一种调侃。直到现在,眼见为实,也同。

    京城其实甚,但那只是原主的见闻,存在于原主的记忆处。

    他无力的吐槽了一下,在杨立新的带领下,一路穿街过巷的赶往大舅杨立功的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