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 状告“齐天大圣”

    赵汾暗下决心,誓将诛杀齐万盛等狗贼,即使殒命也在所不惜。

    齐万盛跑了,众人便齐动手,帮李老汉家料理一应后事,细节不表。

    赵汾对解差官鄯金保道:“大人,此事皆因我等而起,我等必不能袖手旁观!”

    解差军官也是个爽快汉子,他不假思索说道:“洒家全听公子的!”

    “好!在下誓将诛此狗贼,为李老汉一家报仇!”赵汾愤然道。

    鄯金保重重的点了两下头,表示赞同。

    正在此时,一个解差和门人周到来报:“大人,队伍已悉数过河,此时正在对岸安顿。”

    鄯金保道:“好!你等暂且在对岸休整,待我与公子了却一桩官司后,再过河与你等汇合。”

    二人应诺而去。

    此时,李老汉父子已是家破人亡。

    为了安抚他父子,赵汾和鄯金保商议后,在“金溪”对岸替李老汉安了新家。

    用墓中财宝给他们购置了一处房屋和几亩地,算是安顿了他父子。

    如此这般,又过去两日,此时,赵汾的眼疾已彻底痊愈。

    这日一早,赵汾和解差军官率十数名解差前往顺昌城而去。

    按先前的想法,赵汾要直奔齐家庄去斩杀齐万盛。

    然而,考虑到此事牵涉人命官司,赵汾又是流配人犯,若是去杀人,必对鄯金保不利。

    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赵汾若杀了齐万盛,虽可逞一时之快,却也将鄯金保置于了亡地。

    依宋律,流放人犯杀人,解差与人犯同罪。

    这一路,鄯金保待赵汾不薄,念及此情,赵汾岂能害他?

    因此,赵汾便将斩杀改为报官。

    前述李老汉说顺昌县尉与齐万盛有瓜葛,也只是他一面之词,并未核实。

    此次既要报官,便要查个明白,方可行事。

    只因命案出在顺昌县,便要去顺昌县报案。

    此行,先去打探那县尉底细和虚实。

    待寻到那县尉府上,众人未待衙役通报,便直闯而入。

    那两个衙役见他们人多,不敢强拦,便先跑入府内去禀报县尉。

    未及赵汾等人入府,那县尉便先迎出门来。

    见来者个个身穿解差号服,那于县尉心中还颇有些疑惑。

    只见在一众解差中间,有一个未穿解差号服的、表情冷峻的后生。

    他观此人相貌与齐万盛所述之人略同,便已猜出他们的来意。

    只因听闻这后生颇有些本事,便不敢怠慢来人。

    只见他假惺惺、笑盈盈的迎了上去,双手抱拳作揖。

    打着官腔道:“不知都头莅临本县,有失迎迓!”

    解差官鄯金保略一抱拳道:“于大人言重了,洒家岂敢?”

    “都头所为何事而来啊?”县尉笑着问道。

    赵汾并不言语,只静作壁上观。

    鄯金保盯着县尉的双目,肃然道:“我等前来向县尉大人报案。”

    县尉闻言一惊,稍迟疑了一下,遂明知故问道:“所报何事啊?”

    鄯金保道:“宝庄村李老汉家三人被杀害,请县尉大人缉拿凶手。”

    那于县尉故作惊讶问道:“哦?竟有此事?你可知凶手是何人?”

    鄯金保见他明知故问的样子,甚是来气,只是此时尚不能发作。

    便只好忍气吞声的答道:“此人名叫齐万盛,外号‘齐天大圣’,他不光杀人害命,还拦路抢劫!”

    闻言,于县尉装作沉吟道:“如此一个乐善好施之人,岂会杀人?还抢劫?叫本官如何信呢?”

    见这县尉在为齐万盛开脱,鄯金保气不打一处来。

    便问道:“难道大人真不知这厮在宝山上聚众抢劫吗?”

    那于县尉也不示弱:“都头也是当差之人,自是晓得公堂上断案,讲个铁证如山,你告他聚众抢劫,人证物证何在?”

    这一问,竟将赵汾和鄯金保给问住了。

    他二人来前也未细想,经他一问,还真是拿不出证据。

    当然了,那些财宝不能算证据,只能算脏物。

    大意了!这才发现打官司并非易事

    想了想,鄯金保道:“若说证据,命案有人证,便是宝庄村张二牛,拦路抢劫嘛!那厮在宝山……”

    他本想提宝山双圣墓的事,却见赵汾使劲递眼色,便打住不语,迷茫的看着赵汾。

    哪知赵汾一直在观察,在思忖。

    他想,若要告齐万盛杀人,尚有村汉张二牛可作证。

    若要告他拦路抢劫,便有些难。

    一则没有人证。

    赵汾等人并未亲见齐万盛抢劫,所见的只是些贼寇。

    二则没有物证。

    那些财宝只能算脏物,不能算物证。

    若算物证,必须是从齐万盛搜出方可,然而它们却在赵汾等人手中。

    再者,此时若将财宝拿出,县尉必会问从何处得来的?

    如何回答?难道说从古墓中得来?

    依宋律,盗掘墓中财物会处以绞刑。

    此时,赵汾等人手中虽拿着齐万盛抢劫的脏物,实则缺少人证。

    这几点,赵汾也是此时才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