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七章

    一炷香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冉冉她们讨论差不多时,王女官重新点香,开始肃静作答。

冉冉捉着笔,盯着干干净净的纸,想着要写什么诗。

崽崽作诗一般都非常需要灵感的,灵感的来源有很多,大多是爹爹,除了爹爹,就是崽碰到的事。

冉冉先是慢吞吞寻找感觉,灵感一来,就挥挥挥开始写字。

想到了爹爹,想到了坏崽,想到了冉冉自己……想到了好多崽认为对的道理。

司马月也在写,和“和顺”两字死磕上了,愁眉苦脸想了半天,等最后时间快不多了,拧着眉直接下笔搞了首诗。

“作诗这方面,当属张家那小姑娘强。”

“宋雪薇这小姑娘也不错,赏花宴传出来的诗倒不必张家小姑娘差。”

“宋家这个小的庶出,这次定是不成,十之八九跌入末名。”

大家看着在场的小姑娘们沉静写诗,心底都有一笔账。

宋雪薇沉着应对,写诗于她不算太难,这次题目是顺,其实破题最为重要。

顺随意组词,可以组很多,以此生出的意思,未免显得太浅显简单,不是合适的破题,落笔之处,最好既要见大,也要见小。

宋雪薇沉吟了一会,便提笔写诗。

三炷香快燃尽时,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对张修道:“上午你评女子组,我评男子。须知人有偏好,公平起见,不若轮着来。”

说话的人是国子监的一名博士,叫康茂,原是负责男子那边的。

康茂一张容长脸,淡眉细眼,显得文质彬彬,留着长长的美髯。此人不常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便显得有点猥琐。因不常笑,便板着脸。在国子监是有名的“毒”先生,评判不留情面,骂哭过很多学子。

张修皱了皱眉,“康博士,每逢科举,设考官,有考官爱中庸,有考官喜锋锐,偏爱亦有所不同,若说科举不公,此言差矣。”

康茂不为所动,“张先生何必执着,莫非真有偏心之人?”

张修脸上浮起一层薄怒,转头甩袖离开,淡淡留下两字,“请便。”

张修走了,邓丹有点尴尬,他与康茂关系平平,只是两人同再国子监,想到张修最后对他留下的那个眼神,表面淡定自若坐在凳子上。

“你不随张先生过去?”康茂抚衣坐下问。

邓丹老神常在,“我啊,懒,不想动。”

康茂扫了他一眼没再说话。

张修那个顽固走了,这个邓丹好糊弄,便随着他去了。

宋雪薇早就写完,把这动静听在耳中,眼底划过一丝兴奋,不枉她午时回去见祖父,请祖父出手帮忙,果然说动了这位康博士。

康茂爱财,以红石利润诱之,便很容易。

三炷香终于燃尽,王女官将答案按顺序收了上来。

冉冉看着自己的答卷被抽走,眼睛抬起,顺着自己的卷子走,绕了一圈掉到了一个人面前。

冉冉一抬眼,对上一双细细的眼。发现不是原来那个面善的先生,小孩眼中划过一丝困惑,然后不感兴趣移开。

冉冉很关心自己的诗,她觉得自己有点进步,原来的诗字少,现在的诗字多,字多了,应该也是一项好处。

多多的,就是好。

这次冉冉充分把多发挥了精髓,其实冉冉还想多写点,可惜没有灵感了。

最后的一炷香,冉冉冥思苦想,一边摸着脑袋一边想,防止因为想太多,头发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掉了,变成一个小秃子。

大家看到冉冉思考纠结的表情,就觉得崽答得不好,理所当然。

宋书白担忧的直叹气,皱眉看着冉冉,恨不得把崽当场抱走,逃离现场。

宋书白转头,“你觉得冉冉她这个诗……”

老父亲一点也没替崽遮掩,“平仄、韵脚、对仗上,基本毫无胜算。”

宋书白更愁了,愁也没用。

江知乐在思索着如何替冉冉争取,平仄不行,还有破题这方面,面对冉冉,老父亲相当没节操,已经想好怎么将冉冉写的东西顺理成章拐到合适破题上。

既然有辩题,可以辩,众人都可以参与。

一刻钟后,答卷改完,王女官公布名次。

“头名,宋雪薇,破题甲上,诗文甲中。立意斐然,文采出众。”

“次名,张雅文,破题甲中,诗文甲中。破题中等,诗文极妙。”

“三名,田香茹,破题甲下,诗文甲下。破题尚可,诗文不错。”

……

“十九名,司马月,破题乙下,诗文乙中。破题走偏,诗文勉强。”

“末名,宋然,破题乙下,诗文乙下。不知所谓,投机取巧,胡乱一通。”

读到最后一个评价,王女官愣了一下,下意识抬眼看向那个小孩。

小孩有点呆呆的,眼眶有点红,脸上干干的,没哭,眼睛像是被水洗过了,乌黑明亮。

当名次公布完,答卷分给众人传阅。

老父亲拿到冉冉答卷,眸中泛冷。

不知所谓,投机取巧,胡乱一通,有人故意针对自家的崽!

小孩一直很认真,干什么事有股子认真和执着劲,不是不贪玩,玩还是喜欢和爹爹玩的,想到要做的事,就会乖乖劝自己不急着玩。

在背诗学习这方面,老父亲从来不打击冉冉的劲头,小孩也确实很认真,在念书上不是特别聪明的崽,但也不笨。经常被夸夸的崽可自信了,劲头十足。

这是冉冉第一次被这么说,还是被先生说,她知道的,上面看她们答卷的,就是先生,是教书的。

猝然被这么一说,小孩就愣住了,呆住了,空空的,有点沮丧。

因为这个不是旁人,是先生啊。

大概是小孩天生怕先生,遇到一个先生,就透出天真的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