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72章 古代猛将9

    历史上猛将特别多,为后公认的猛将每个朝代皆有,有些可能已被遗忘。

    武珊珊与林枫又聚在一起,边查资料边探讨起来。

    “你说历史上有那么多猛将,公认的24位或36位,到底哪个才是最接近史实的啊?”武珊珊说道。

    “你是学历史的,但研究的内容与方向不同,可能得出的结论各异,你认为该怎么分析判断?”林枫反问道。

    “我哪里知道,又不是专门研究武将方面的,研究的是发展史,所以我也糊涂了。”武珊珊说道。

    “我之前说过,单单一个汉唐史,猛将都可以单开一个榜单了。比如东汉三国时期,公认的猛将也有24位。”林枫说道。

    “你等一下,我查阅资料看看。”武珊珊转身去查阅历史档案,三个多小时才返回林枫的办公室。

    “怎么样?我没有猜错的话,三国演义中提到的武将半数该有。”林枫说道。

    “民间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武力值有顺口溜,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许诸五关羽六张飞,七马超八黄忠。”武珊珊说道。

    “还应当有姜维,张辽,颜良,文丑,太史慈,孙策等人。”林枫说道。

    “有时候还真分不清演义与历史了,不说三国时期,汉唐两朝的猛将也不少。”武珊珊说道。

    “行了,还是以史为鉴,以史实来判断吧,演义非历史,有些人物是虚构的,但在文化中又代表一种精神,又不可或缺。”林枫说道。

    武珊珊与林枫这对老六又开始剪辑视频,用了两天时间制作完成,稍后上传。

    万界时空天幕再次开启,画面到处是战争场景,万界古人目睹天幕中的场景也是感同身受。

    天幕:“历史上的猛将如同星空中闪耀的星星多如牛毛!公认的猛将又有多少呢?有些将帅既是三军统帅又是战斗力爆表的猛人狠将。”

    天幕中打出字幕:唐朝苏定方,薛仁贵,西汉霍去病,明朝戚继光等。

    天幕则继续开始介绍历史上的猛将,万界古人则全神贯注的看着天幕上的内容。

    天幕:“历史上猛将历代皆有,数不胜数。

    唐朝李嗣业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世称神通大将,唐朝名将。

    李嗣业年轻时应募为安西都护府驻军,因作战勇敢,屡立功劳,升官为中郎将。

    天宝七年,,随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西征小勃律,进逼天险娑勒城,因功升为右威卫将军。

    公元751年天宝十载,高仙芝与大食国军队大战于怛逻斯,兵败后溃散。李嗣业又奋力断后,救出高仙芝和部分将士,被提拔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

    安史之乱发生后,其应唐肃宗的召请率领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精兵万余人入关平乱。

    被任为镇西,北庭支度行营节度使。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升为卫尉卿,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虢国公。

    乾元二年,在进攻相州时李嗣业中箭而死。

    人物生平:威震西域

    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一741年)李嗣业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酋长苏禄,首先登上城堡,抓获敌人,俘获众多敌军士兵,积累功劳授任昭武校尉。

    天宝初年,李嗣业受召募到安西,当时军中开始使用陌刀。李嗣业特别擅长使用陌刀,每次战斗必定担任先锋,所向无敌。

    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又名马灵察,知其骁勇强健,每次出兵都带李嗣业一同前往。后来,李嗣业累功升迁至中郎将。

    天宝六年,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四镇节度副使,行营节度使高仙芝奉命率军攻打小勃律国。

    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担任左,右陌刀将。当时吐蕃十万军队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河,用木材修成城寨来抵御唐军。

    高仙芝夜里偷渡信图河,下命令说:“到中午打败敌人,不然都处死。”

    李嗣业率领步兵登上高山,往下推石头砸击吐蕃军。单独扛着大旗带头冲向险路,众将都跟着他。

    吐蕃军没料到唐军突然到达,因此大败。跳下山崖摔死,投水溺死的有十分之八九。唐军乘胜进军到勃律城。

    抓获小勃律国国王,吐蕃公主,斩断藤桥,派兵三千戍守。于是小勃律国平服,拂林,大食国等七十二国都归顺唐朝。李嗣业因功升任右威卫将军。

    天宝十年,李嗣业跟随高仙芝讨平石国和突骑施,以跳荡先锋加封特进官兼任本官,敌军都称他为“神通大将”。

    先前高仙芝靠用计偷袭攻占石国,俘虏石国国王。石国国王之子逃跑,就挑拨各族都怨恨高仙芝并与大食国联合准备进攻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