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77章 亲疏

    那庄子上有不少人,要查也是需要一些时间。

    加上毕竟之前那庄子是裴家的,自己的女儿还是裴家的儿媳......

    庄子实际上是临海公主在管着的,李渊有心想要做点什么,但是顾忌的事情也不少。

    现在地契文书到了大安宫,那就能放手去做了,直接让人到庄子上问询就是了。

    李渊不做皇帝之后,再看朝堂事,感觉脑子比做皇帝的时候都清醒。

    回想武德年间的事情,朝政方面,的确是错漏百出。

    贞观年间,朝廷不断的修补完善朝政,也做的很好。

    的确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朝堂也该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只是,谁会愿意那般轻易的放弃到手的权势呢?

    那俩造反的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叔,这.......”李复有些扭捏。

    着实是,不太好意思啊。

    “让你收着你就收着,朕知道你在庄子上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大唐的,你尽管放开手脚去施为,我和二郎还有承乾,都站在你身后。”李渊豪迈的说道。

    “那如此,小侄就收下了,叔,等书院盖好了,小侄给您一个惊喜。”李复笑道。

    “惊喜?你又开始给朕画饼了。”李渊调笑着。

    “小侄哪次画的饼没给您烙出来?”李复也跟着笑。

    “哈哈哈哈,好好好,那朕就等着看了,不过,莫要将惊喜变成惊吓才好。”

    “那不能,小侄是那样的人吗?”

    “哦?不是吗?”李渊笑着反问。

    “这嗑唠不下去了嗷。”

    殿中回荡着叔侄两人的笑声,好不快活。

    原先李复只想着,能够暂且先拿下裴家庄子上的荒地已经算是不错了,没想到,太上皇给了他这样大的一个惊喜,整个庄子都给他弄过来了。

    而且,太上皇还没打算管裴律师的事情。

    甚至,都这样了,还是太上皇在给裴家机会。

    当皇帝的人,真是有不止两把刷子啊。

    手上心里,全是刷子。

    收了你的东西,你还要感恩戴德。

    就这一手,够李复学好久了。

    自己这点脑子,对付个裴寂,都有点不够看的,不然也不会等到贞观二年,才等到裴寂自己露出破绽,裴家被搞这么一下子。

    离开大安宫往太极殿去的路上,李复叹息一声。

    设身处地的跟朝堂上的这些人打交道,才知道有多难。

    并非是有了超乎时代的知识就足够了,远远不够。

    脑子是个好东西,各人跟各人的不一样。

    从开始到现在,选择什么都不管,苟在庄子上,真是无比正确的。

    没有这层身份,十个李复都玩不过一个朝堂官员。

    李复在大安宫陪着李渊吃了个粽子,到了太极殿落了座之后,也不怎么饿。

    他旁边坐的是李孝恭李道宗等人。

    都是宗室中人。

    现在太极殿举行宫宴,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也要来参加了,而且在台阶之下就是他的位置,离着皇帝最近。

    宫宴开始之后,李世民最先落座,目光看向了李复这边。

    宴会期间,气氛也是热闹。

    程咬金也看了一眼李复。

    主要是,馋酒了。

    可惜的是,宫宴上的酒水,就是普通的酒水,并非是武德酒。

    酒过三巡之后,众人之间也热络的聊起天来。

    老程便问起了酒水的事。

    “如今粮食宝贵,便是宫中,也是节俭,哪儿有那么些武德酒。”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老程自讨了个没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也没提庄子上的事。

    现在泾阳县庄子上这么大的动静,至少稍微让人一打听,就知道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李复给人家发工钱,一部分是发的粮食,目的就是要补贴遭灾的百姓。

    这能说什么?

    连御史台的人都说不出二话来,泾阳王这事儿办的漂亮,泾阳王仁义,为朝廷也减轻了一小部分负担。

    连魏征都来与李复攀谈。

    “殿下在庄子上虽然是大兴土木,但是给工匠发放粮食,发放工钱,当真是仁义之举啊。”魏征赞叹说道。

    “毕竟是我生长的地方,后来成了我的封地范围,穷日子的时候没那个条件善待他们,现在日子过的好了,就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吧,为了自己,为了庄户们,往大了说,也是为了大唐。”

    “殿下此言,当引一白。”魏征举起手中酒杯,敬李复。

    “不敢,魏大夫请。”李复应下。

    两人喝了一杯酒。

    此时,李世民也笑言道:“魏大夫,当初泾阳王还在朕面前举荐你呢,对你多有赞扬。”

    “哦?”魏征笑道:“这还是臣头回听说,不过臣记得,那时候臣好像未曾认识泾阳王殿下。”

    “我却是久闻魏先生大名啊。”李复笑道:“听说过,也感慨魏先生未逢明主。”

    最后一句话,李复却是小声附在魏征身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