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0099章:全民大讨论,苏良返京(求月票)

    而齐州的招商之法,最大的功用便是能够提高税赋。

    这些州府主官们,自然也想提升税赋,以此升迁。

    赵祯看后不由得笑了。

    此目的虽有些功利,但这种上进心还是值得褒奖的。

    杜衍拱手道:“官家,臣以为,齐州招商之策可不可行,该不该行,最重要的策略本身,而今全凭‘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还远远不够,若真行此策,还是应拟定具体细则,判其优劣,方可执行!”

    赵祯点了点头。

    “确实。传朕旨意,令王安石、司马光,应该还有苏良,拟定详细的招商之策,而后廷议!”

    “臣遵命!”杜衍与吴育同时拱手。

    很快。

    御史中丞王拱辰便知晓了数名知州请求习齐州之变的消息。

    他不由得勃然大怒。

    “蠢货!一群蠢货!只看得到眼前利益,却全然无视官员之德,向铜臭低头,实乃士大夫官员之耻!”

    “不行,我要再写奏疏上谏。我王拱辰要为天下士大夫官员立言!”

    “百年之后,后人定知我王拱辰才是真正为江山社稷着想,那群哗众取宠,高声喊百姓是主人的斯文败类,必将遭到天下官员的唾弃!”

    在王拱辰心里,自入仕途以来,自己便为大宋朝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是整个朝堂最努力且德行最好的官员。

    但小人实在太多,导致他一直处于受压迫的状态,甚至可以称之为怀才不遇。

    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

    齐州州衙,一大清早。

    苏良、王安石和司马光三人,打着哈欠从书房慢慢悠悠走了出来。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

    三人一夜未眠,共同写出了一篇《官招商书》。

    而此刻,赵祯令他们撰写招商之策的旨意还并未传来。

    三人很清楚。

    汴京城吵得再热闹,没有可行之法也是白搭。

    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表面。

    以为知州坐在官道上,通判守在驿馆中,就能繁荣本州商贸了。

    怎么可能!

    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表达出的是当地主官对商贸的态度,而苏良用此法最初要解决的是齐州“剪径者众”的谣言。

    以官员招商,考验的是官员的人格魅力以及需要本州百姓和商人的全力配合与支持。

    缺一点都不行。

    此篇《官招商书》,便是讲述如何利用地方主官身份,繁荣商贸的细致做法,并谈到了多个州府间的商贸联合,甚至对边境边境榷场和海上贸易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因西夏的存在,丝绸之路已经完全被阻断,大宋能大力发展的,唯有海上丝绸之路。

    当即,王安石便令驿兵将此文送往了汴京。

    昨晚,三人讨论了许久。

    此官招商法若能全宋实施,造成的裨益是无法估量的。

    首先,官员们为了考绩,必将会倾力为之,这将会极大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能动性。

    这些官员,大多都没有什么强宋之志,但若能升迁,他们必将干劲十足。

    其次,官招商法一旦施行,以后全宋境内施行抑制土地兼并的阻碍将会大幅度减少,日后再施行青苗法,亦可平稳落地。

    这,就是齐州变法产生的意义和能量。

    一切,都是在为全宋变法布局。

    王安石和司马光对苏良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想到苏良竟然下了这么一大盘棋。

    其实苏良也是误打误撞,一步步蹚出来的。

    “介甫、君实,我先回去睡一觉,午后便要返京了。接下来,汴京是我的舞台,齐州可就是你们的舞台了,最后,容我再说一句。”

    苏良还未开口,王安石和司马光便摇头晃脑,拉长了声音说道:“身在齐州,心怀天下,则变法可成矣!”

    “哈哈哈哈……”三人皆忍不住笑出声来。

    而后,苏良大步朝着房间走去。

    王安石和司马光望向苏良的背影,突然向他深深鞠了一躬。

    苏良此行,对二人影响甚大。

    重惩底层官员胥吏,让二人感受到了他们在齐州自治中拥有的权力。

    官道之上招揽客商,让他们看到了不走寻常路为齐州带来的巨大裨益。

    原来,变法变得不仅仅是法策,还有做事的方式与手段。

    尤其是那晚。

    苏良与他们的长谈,令他们将此生难忘。

    他们彻底明白了,什么是变法,为什么变法,如何才能以齐州之变,掘天下之变,以及大宋未来的路到底应该如何走……

    ……

    三日后。

    苏良还未抵达汴京城,那封《官招商书》已呈递到了赵祯的御案上。

    此书,乃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良联合撰写。

    无论是文采还是条理,都堪称朝堂奏疏的艺术品。

    里面也不忘为赵祯画大饼,若官招商之策顺利进行,不出三年,大宋将为之一变,商税额度完全可以翻一翻。

    对百姓有利,对朝堂有利,对大宋的万世基业更有利。

    只要没有战事之忧,大宋朝必然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士大夫官员们作为朝堂的中流砥柱,理应舍己为公,低下头来,为百姓做事,以富大宋。

    赵祯看得心血澎湃,甚是激动。

    当即将其传至中书,令进奏院的书吏们迅速抄写,传至各个衙门。

    《官招商书》一出,迅速将王拱辰的《良官论》压制了下去。

    甚至,很多人觉得欧阳修的《官仆论》写得都没有那么精彩了。

    官招商策,有理有据。

    既没有称官员要做百姓牛马,也没有言官员应如何治理百姓。

    文中,将官员招商全然当成了地方主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一方主官,民之所依,死亦不惧,何言其它!”

    “为民生计而奔走,舍己求公,俯首拓路,实乃圣人之德。”

    ……

    很快。

    此篇文章便传到了汴京城百姓手中。

    一些本来反对齐州招商之策的文人士子看过此文后,瞬间改变了想法。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策略的力量。

    而此刻,王拱辰也拿到了这篇《官招商书》。

    他看到一半,便将其撕了粉碎,口里喃喃道:“此乃祸国之言,此例一开,天下士大夫官员将尽皆失德,不可为,绝不可为!”

    注:太宗期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两倍于唐室,庆历年间财政收入过亿。数据皆来自黄纯燕的《宋代财政史》。请莫以明朝税收数额作比较,两朝计算方式完全不同(被明粉喷怕了,求少喷哈)

    感谢书友阿杜dj的打赏,非常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