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0088章:裁减胥吏,苏景明勾结内侍?

    四月二十日,天气转暖。

    汴河两旁、绿意盎然,车马船只,川流不息。

    包拯做事雷厉风行,先去脏吏,后抚民心。

    才不过数日,开封府的情况便有了明显改善。

    皇城司也开始重点查处汴京城那些贩卖大宋情报的黑心商人。

    从辽国获取的情报信息来看,源头显然在汴京城。

    ……

    午后。

    包拯将一份《论脏吏书》呈递到中书省和御前。

    赵祯看过后,将其传到汴京城的各个衙门。

    包拯称,开封府之患,除了杨日严之罪外,更多的乃是胥吏横行所至,请求裁减开封府胥吏人数,宜降至六成左右。

    何为胥吏?

    即衙门中非官身的办事人员和差役。

    官员以下的衙门官差,皆为胥吏。

    比如汴京城内,那些曹司、令史、书吏、掌库、典库、公人、录事等。

    胥吏是官员的眼耳手脚,官员越多,胥吏便会越多。

    且很多胥吏都与官员有着裙带关系。

    汴京城的胥吏,大多有微薄的俸禄;而地方衙门,月钱全由当地衙门自理。

    胥吏生财之道,便是受贿。

    吃拿卡要、勒索欺诈、仗势欺人多发生在胥吏与百姓之间。

    有些地方,胥吏比官员还要势大,官员都会受到欺诈。

    这一次,赵祯做得尤为果决。

    在应允包拯请求的同时,赵祯责令中书裁撤汴京城各个衙门的胥吏,总量不得低于三成,限期一个月完成。

    当下,汴京城的胥吏大概有近八千人。

    这意味着将会有两千多名胥吏被裁撤。

    此举,很多官员都有怨言。

    因为减少了胥吏,很多事情就需要他们亲力亲为了。

    甚至于,他们安排的近亲也将会被裁撤。

    但包拯指出了胥吏的害处,官家又如此强势,他们并不敢上奏反驳。

    杨日严临死前的那句话,还在很多人耳边回响呢!

    当即,汴京城的各個衙门都开始筛选需要裁撤的胥吏。

    ……

    这一日,午后。

    苏良看到御史台的裁减名单后,不由得一愣。

    按照中书要求,御史台的裁撤人数为二十七人,大概就是裁了三成。

    然而,苏良看到一个令他无比意外的名字:书写人洪甫。

    洪甫就是与苏良、周元关系甚好的老洪,隶属察院。

    “不应该啊!论誊写能力、文书整理,老洪可都是一流的,即使裁撤七成胥吏也不可能裁掉老洪啊!”周元不满地说道。

    苏良想了想,道:“可能,老洪错就错在和咱们走太近了,我去找台长去!”

    “同去!”周元也站起身来。

    二人与老洪已有了默契。

    若老洪被裁,二人可能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书写人了。

    片刻后。

    苏良和周元来到御史中丞王拱辰的官署。

    苏良率先开口道:“王中丞,下官有一事不解,察院书写人洪甫,能力出众,誊写能力和文书整理能力在御史台都是拔尖的存在,为何会将其裁撤?”

    王拱辰语气平淡地说道:“你说老洪啊!他……行事闲散慵懒,且年事已大,没有什么培养价值,御史台总要招进一些年轻人!”

    苏良对这个解释相当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