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4章 画道四境


    “哈哈,没想到我宋师弟啥时候对画道起了兴趣?”

    白墨羽衣公子大笑,脸上甚是欢喜。

    宋子安没有回答。

    方云山虽说不谙画道,但曾多次亲眼观摩余师姐作画,对于画画一道多少还是有些了解,想着以后或许能为宋师弟答疑解惑,也是一件快事。

    但现在人家要找的是余师姐,于是方云山在前面带起了路。

    方正亭朝南走,大概半盏茶的功夫就到了一排相对静谧的院落。

    这些院落平日里供学子思考专研、写文绘画等用,各院落之间的隔墙上有拱形的门洞相连通,以便于学子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心得。

    一身淡蓝裙装的余未央,此时就站在院中一张石桌旁。

    石桌上摆着几幅画作,是身旁几位师弟师妹所作,余未央正在给予指点。

    他们周围此时围满了儒院的学生,仔细一看还有几个外院的学子。

    虽然明日才正式开学,但还是有不少学子求学之心若渴,只要一有机会便会拉着学长学姐讨教,其余人等即便只是围观也会受益良多。

    “刘师妹,你这张山水画已经基本达到画道第一重境界‘写实’,就是画什么像什么的境界,只是还需要再精雕细琢一番,找准水体跟留白的比例关系。”

    余未央双手捧着最上一层的山水画,笑着对身旁的一位师妹说道。

    姓刘的师妹双手接过自己的画作后便退至一旁,将位置留给后面的一位男生。

    余未央接着看下去。

    只见下一幅画上呈现的是一个人物背影。

    画中人是一名背对苍生的侠客,身穿白衣,手中提着一柄长剑。

    虽然此人的背影跟那柄剑都很模糊,但仅仅只看一眼,便让人觉得一股凌厉之感跃然纸上。

    很多围观者感到一阵恍惚,仿佛精神力量被抽走了一丝。

    在他们的神志中,画中的那位侠士似乎就站在自己对面,下一刻便要提剑杀来的感觉。

    虽然这一幅画没有上一幅那么写实,甚至还忽略掉了人体、剑身跟天空大地的很多细节刻画,但是就连完全不懂绘画的普通人也能一眼看出,此作在境界上明显高于那幅山水图。

    “宴师弟不错,居然也到达了第二重境界‘意蕴’,不比我当时差。”

    余未央眼睛睁大,神色中写满了赞赏,“‘意蕴’顾名思义,是指画作不再追求繁复的笔法,能够用最简洁写意的方式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

    “若是将这等画作摆在世人面前,想必很容易引人入胜而借此勾连众生之意,助宴师弟炼化文气、捶打神识意念,提升儒道修为。”

    “余师姐过誉了。”

    晏青双手作揖道,接过自己的画作。

    受到师姐的表扬,他虽有些不好意思,但眼中的兴奋之情难以掩饰。

    他在两年半前入学,跟方云山一届,虽在画道上的造诣远超其他儒院学子,但跟余师姐还是颇有差距,他有这种自知之明。

    站在不远处的宋子安心道:“余师姐为何要说“也”呢,难道她的画道修为也在这一境界?”

    他跟方云山三人方才已经进了院子,只是看见余未央师姐如此认真地在帮人看画,没忍心打断,于是就在一旁默默看着。

    接下来的几张画就不那么出彩了,都是离画道第一重境界‘写实’还相差甚远。

    这也怪不得他们,很多儒院的学子都是一路听着余未央的‘传奇’走来,看着余师姐通过画道将儒家修为提升的如此之快,便也想着效仿。

    但这世间无论哪一行,天才总是少数。

    评画完毕,正在等人散去之时,忽有人开口问道:“余师姐,请问画道除了‘写实’与‘意蕴’,还有哪些境界啊?”

    这正是宋子安想要问的,于是认真等着余师姐作答。

    下一刻,余未央捋了捋长辫,面带笑意道:“画道第三重境界被称作‘化真’,是指作者所做的画像能够幻化成真实的东西,比如说画出的闪电具有真实闪电的威力,能够造成极强的破坏。”

    “这个画道层次已经涉及到神通层面了。”

    有师弟突然开口调皮道:“师姐,那三重境界的画师在纸上画一个美女,能变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美女么?”

    “当然不能。”

    余未央笑着回答道。

    又补充道:“根据我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化真其实指的是幻化出某种力量,而不是真实的本体存在,比如山峰、大海,还有你说的美女。”

    大伙听后忍不住哄堂大笑。

    余未央接着道:“最后还有最高的第四重境界,称作‘画中天地’,只是这个境界几乎不为人知,我也是从一些古籍中看到的。”

    “大家注意,这四重画境跟修为境界不要混为一谈。”

    宋子安听着余师姐的讲解,思考了片刻后问道:“余师姐,请问有没有一种可能,当一个画师在凭空画一个人物时,这个人物正身处极其遥远的地方,但是此人物却能通过画师画自己而在那个当下远远地感应到这幅画或作画过程?”

    这个问题很绕,周围的学子都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他们摇头,普遍觉得应该没有这样的人物。

    余未央看了看这位提问的学生,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笑意。

    她记得其名字,因为师妹卓浪曾跟她提起过,并且她去年也在剑院看过此子与百里慕雪的比武。

    “宋师弟为何会提出这种问题?”

    她认真地琢磨了片刻后,回道:“想达到你所说的这种效果,除非画师的画道水平通天。至少要达到第三重境界‘化真’以上,在作画的过程中意念与天地交感,使得意念形象或画中形象产生的灵力波动直达上天、传播极远,才可能被那位遥远的人物感应到。”

    “还有一种可能,这个就更玄乎了。就是那位画中人物的神念原本就笼罩世间每一处,世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谢谢师姐答疑。”

    宋子安双拳一抱,答谢道。

    “请问余师姐如今画道进入哪一重境界啦?”宋子安又问道。

    余未央笑了笑,回道:“二重‘意蕴’圆满,半步‘化真’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