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0章 人口

    朱君洛并没有把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奉为至高学术,但也并没有反对人们学习。

    只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诸子百家学说都很鼓励。

    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们两百多年一直处在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中,与世隔绝,物产也足够丰富,导致阶层壁垒已经非常淡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生存这么多年,否则内乱就会把他们消耗殆尽。

    为了更好地生存,这里的人们也都更倾向于实用的技能和学说,对儒家学说也并没有像故土大明那样变态地魔改。

    朱君洛虽然对大明史并不十分精通,但在军校时也对大明历史略有所闻,尤其是对大明战争史比较熟悉。

    故土大明的灭亡和阶层矛盾的加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而在这其中,清流和宦党之争实为地方势力和皇权之争。

    占据着大明帝国大量资源的两派却在互相倾轧,直到清流占据朝堂却并没有实现他们的政治诺言,反而更加剧了对底层百姓的盘剥。

    这些满嘴仁义道德,为民请命的清流反而将魔爪伸向了劳苦的大众。

    这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儒家弟子不惜歪曲他们的祖师爷孔圣人的学说,来为他们自己背后的士绅集团疯狂攫取利益。

    在这种已经走偏了的儒家文化影响下,他们已经把仁义道德当成了卫生纸。

    用的时候拿来给他们擦屁股,用完了就嫌弃地扔掉。

    孔圣人如果在天有灵,也不知道应该是个什么表情。

    这一切的根源和长期奉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

    再加上相对固定的资源总量,甚至有时会因天灾人祸而减少,必然会导致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

    儒家学术并不是不好,而是这些人把路走歪了。

    朱君洛基于这里的现状和故土大明灭亡的教训,再加上有着广袤的土地,采取了科教兴国,百花齐放,实用至上的理念。

    即使有一些儒学顽固派持反对意见,朱君洛也并不反感。

    百花齐放嘛,自然也包括儒家。

    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百家争鸣中,相信儒家会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

    随后,民政司李景又将民政方面的近况做了说明。

    现在谷内总人口十八万九千余人。

    除去老弱,青壮年人口有十三万六千余人,男性七万一千余人,女性六万五千余人。

    从事农业生产的占绝大多数。有十万余人从事农业生产。

    从事工业生产的约二万余人。

    军队五千余人。

    大学学生五千余人。

    还有三千余人从事公职,分别在各司任职。

    从劳动人口结构来看,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但现在农业生产呈现两种不同的状况。

    在谷内,依旧是小农经济为主,只有少部分从龙城回来的居民采用了农业协会联合耕作。

    所以,在谷内,农业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目前还是人均两三亩的样子,在农闲时节会有大量闲置人员。

    但在龙城,由于农业协会联合耕作,再加上出现了土地租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大增。

    谷外一共七十万亩土地,只需要不到两万人就可以开荒耕种。

    剩余八万多人都在谷内进行农业生产。

    而谷内的土地只有十七万亩,如果也能像龙城区域一样全面实行联合耕种模式的话。

    谷内只需要不到一万人就可以完成农业耕种了。

    那么剩下的七万多人,就可以充实到工业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