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章第十一节 功法、秘术

    几人按照皇上的意思,都往布袋里抓了把稻谷放在手心上观察。

    稻谷颗粒饱满,颜色澄净,也难怪会有这么高的产量。

    这谷子,说是上等货也不为过。

    白临看着,沉思后,看向马才英。

    “马编修,我想问一问,这稻谷是否经过挑选?”

    也不怪自家岳父会这样问。

    陆杨垂眸看着手心上的稻谷,这里面没有一粒是干瘪的。

    一亩里,怎么说也会有些瘪的,就算是经过改良,也不会粒粒都能吃到营养,长得这么好。

    马才英往前一步,“回白尚书,这些我们只是简单筛过,扬风吹了些尘土和瘪谷。”

    白临了然点头,“皇上,这稻谷确实不错。”

    薛涛把手里的稻谷放回袋里,看向皇上,也道:“皇上,看来靖朝百姓以后,可是不用愁每年田里的收成了。”

    赵烨脸上的笑意深了些,“薛尚书说得对,确实不用愁了。”

    他转身看向于喜先前离开的方向,见有人影正往这边走来,心里也是明白,该是道明的时候了。

    他看了眼陆杨,随即看向周围,“朕先前收到各处庄子派人送来的喜报。”

    “土豆,番薯,玉米,它们的收成都不错,产量与这稻种相比,并不差。”

    众人皆是一惊,还未消化皇上的话,就看到于公公带人过来了。

    这些人手上都端着东西,正是皇上先前说的那三样。

    土豆,番薯和玉米。

    于喜带人在一旁站定,没有皇上的吩咐,他并没有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众人的视线在那三人端着的托盘上来回巡视。

    若是这三样真像皇上说的那样,产量也高,那以后,他们就真是不愁没吃的了。

    赵烨在众人沉思时,走上去坐了下来。

    而陆杨也跟着薛涛他们回了自己的位置站定。

    他知道,皇上先前与他说的,终是要来了。

    赵烨看着底下,不怒自威。

    “朕相信,你们肯定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运到朕这边的,朕当初只是让人把它们按照一般储藏方法收好,到了现在,还是保持着这般模样。”

    于喜正带着人往队列中走动,确保每一个官员都能看到托盘上的东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又听又看,威力更是加倍。

    算起最早运过来的土豆,那也差不多有两个月了。

    可看着托盘上的土豆,却好像只是表皮上的泥土干了,里面的,还是那么新鲜。

    托盘上的土豆和番薯,都是放着一个完整的,和一个切开一半的。

    这样既能看到外面的情况,也能看到内里的果肉变化。

    再看那玉米,黄色白色的皆是没有变化,有人询问于喜意见,待其同意后伸手摸过。

    玉米是干的,样子维持着跟先前摘下来的时候差不多,看着还是新鲜。

    众人看过之后,便也明白了皇上想表达的意思。

    这三种东西,能放很久。

    具体多久不知道,但照这个样子看,若是保存得当,半年说不准也是可以的。

    想到这,众人面色皆是凝重起来。

    赵烨看着,道出他们心里的想法。

    “它们虽说不及稻谷好,但在天灾突临时,它们往往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它们在,起码我靖朝的子民,便不会饿着肚子,不会易子而食!”

    众人神色复杂,低头顺着皇上的话进行深思。

    越往下想,便越是震惊。

    赵烨见差不多了,便道:“你们知道,这航海一事是谁提的吗?”

    白临眉眼一动,便见身旁有人站了出来。

    正是薛涛。

    “回皇上,是陆尚书提的。”

    此事朝廷上下皆是知晓的。

    不少人不明白皇上为何要提起此事。

    薛涛心里有所猜测,皇上这是打算把陆杨以前的功劳,都拿出来遛一遛了。

    不管他猜得对不对,站出来回答皇上的问题,顺着皇上的意思回话,准不会出错。

    赵烨满意地看了眼薛涛,随即又移开视线,望向某处。

    “想必你们也知道,陆尚书此前给朕献过一份地图,而陈将军他们出行的航海路线,便是陆尚书跟朕提议的。”

    他眼神深沉地看向托盘上的东西,语气沉重。

    “若是没有陆尚书的提议和规划,这些东西,想必也不会出现在我们靖朝中。”

    众人闻言,不禁低声惊呼,“竟是陆尚书提议!?”

    有些事,只有陆杨和皇上知道。

    陆杨不是个喜欢往外说事的人,皇上自然也不会与底下臣子道出这么多细节。

    所以话从皇上嘴里说出来,众人惊讶中,又带着一丝意料之中。

    好似如果是陆杨提议,那陈将军他们航海一行能得到这么多好东西,就不奇怪了。

    赵烨满意底下臣子们的反应。

    他眼神慢慢变得无比深邃,犹如黑洞,带着危险的诱惑,“这稻种改良方法,你们可知是谁想出来的?”

    这个事不少人都听说过了。

    经过皇上先前的那些话,有人也意识到了异常。

    高敬平和马才英的话是最具说服力的。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站了出来,异口同声道:“回皇上,此方法是陆尚书想出来的!我们的所作所为,皆是听从陆尚书的安排。”

    赵烨笑了起来,日光照进他的眼里,而他的眼里,看着陆杨。

    “陆尚书做过的事太多了,火器望远镜等,朕也不一一说出来了,众位爱卿心里明白就行。”

    有人心里觉得憋屈难受,但一细想陆杨做过的事,又觉得不服不行。

    如此这般,到了这一刻,众人皆是知道,皇上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是要说重点了。

    众人竖起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

    赵烨看着,缓缓开口:“马才英,高敬平听旨。”

    马才英和高敬平连忙跪下,“臣听旨!”

    “你们奉命前往湖广研究稻种,多年辛勤付出,使得稻种改良成功,收成惊人,为我靖朝立下汗马功劳,朕心甚喜,在此,命马才英为户部主事,高敬平为翰林修撰!”

    “臣领旨,多谢皇上!”

    高敬平和马才英激动地连忙叩头谢恩。

    赵烨笑了笑,让两人平身,随即又将金银珠宝和布匹赐了下去。

    就在众人疑惑皇上为何不提陆杨时,皇上开口了。

    “陆爱卿出来吧。”

    “是。”陆杨应了声,奉命从队列中缓缓走出来。

    而高敬平和马才英走到一旁站定,两人皆眼睛发亮地看着陆杨,在这一刻,陆杨的身形在他们的心里无限被放大。

    相比于他们的功劳,陆杨的功劳还要更大。

    两人心里明白,皇上若是再想给陆杨升官,那就只能往上授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