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二章 物尽其用


  “我怎么就没想到,我怎么就想到呢?”王应拍着自己的脑袋。

  最终他放弃了与自己较劲,目光放在燕王身上,崇拜的无以复加。

  赵煦注意到王应的表情。

  其实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

  只是有时候会用错方向。

  比如这水碓,既然能捶打稻谷去皮,便能够用来捶打铁。

  在当代,还有火药,人家用来造枪造炮,自己却拿来放炮竹。

  所以说,很多器械古代已有之,只是用错了地方。

  拿来改造一下,换种用途,就能派上大用场。

  “剩下的就不要本王多说了吧,这六仗河水势湍急,兵仗司又沿河而建,不借水力岂不是浪费。”赵煦望着碧绿的河水。

  “下官明白,即日便让木匠打造巨型水碓,不,水力锻锤。”王应躬身道。

  只是他忽然想起兵仗司一下做这么多事,人手匮乏,于是道:“殿下,如此数项并行,怕是人手不够。”

  赵煦来时便想到这个问题。

  上次王彦忠送来的奴婢还有一些没什么要紧事的。

  他道:“本王待会儿再给你送来二百余人。”

  想起王应派出大量人手去山中挖掘石灰石,他道:“挖石灰石的人手也叫回来吧,这些东西本王给你解决。”

  王应松了口气。

  嘱咐完近期重要的事,赵煦出了兵仗司,往燕郡商行去了。

  为了便于管理。

  现在豪族们专门弄了个店铺出来,作为商行驻地。

  这个驻地就在金鳞池畔。

  这些豪族现在随交了土地,但已经开始从卖酒的收入中得到回报,手里并不拮据。

  所以自然想着把商行放在金鳞池边。

  这样既能自己找乐子,也能及时招待外地来买货的商贾。

  “殿下,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金鳞池西岸,相对东岸的天香楼便是商行所在。

  赵煦抵达,望着两层小楼上的匾额时,一道声音响起。

  闻声望去,却是董安。

  “原来是大郎啊。”董安在家是老大。

  大颂一般客套的称谓为郎,且按家中次序。

  所以他称呼董安为大郎。

  “几日不见殿下,董某甚是想念。”董安迎了上来,躬身请赵煦进去。

  这些天,他见赵煦的机会都被自己父亲抢去了。

  心中虽不忿,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于是见到赵煦,他分外殷勤。

  毕竟他可不想疏忽了燕王的关系。

  请赵煦在主位坐下,董安令人奉上茶水。

  这时得知燕王来了,一应豪族子弟出来问候。

  杨贺从楼上下来,嘻着脸凑过来。

  现在家中的田都交给王府了。

  他们再也不需去田庄上巡查。

  家里又嫌他们游手好闲的碍眼,于是都打发到商行里来了。

  “殿下,不知您今日过来有何恩命?”董安见杨贺过来,立刻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