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046 秀才牌坊

胡须花白掌柜打着算盘的手一停,斜了一眼道:“你们这些杀材,成,多加你们几个钱,搬到开间去吧!”

渔民们一阵欢呼。

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城镇啊,西门庆不由感叹。

又沿着街道走了一阵,抬起头西门庆看见一白色的木构牌坊,横于头顶。书秀才两个大字,显然是秀才牌坊无疑。

原来还真有秀才牌坊啊!西门庆忍不住心里吐槽,以前只听说过进士牌坊,举人也勉强可以立碑,但秀才建牌坊就有点过分了啊!

其实这种情况在北方并不少见,从宋代开始,随着南方的开发完善,渐渐从各方面开始碾压北方,尤其是科举取士,南方人普遍读书要比北方人厉害,这倒不是南方人比北方人聪明。

而是北方黄河流域乃是华夏文明的起源,经过数千年的开发,水土流失的十分严重,地力得不到保养,一年不如一年,而随着南方的开发,加大宋并没有海禁,南方的经济规模迅速赶超北方,大批富户南迁,有了钱,人们就更渴望更高的身份地位,因此南方读书人的比例要远超北方。

这就是个概率问题,科举的名额只有那么多,南方的读书人基数大,自然举人进士就多。

这种情况在大明建国之后更加严重,于是从明朝开始,科举就分为了南北两榜,现在虽然还是大宋,人才失衡没有那么严重,但也已经有了端倪。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出现秀才牌坊这种奇葩事了,不过作为一个北方的读书人,西门庆看到这个牌坊,还是有些与有羞焉羞。

西门庆走近了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看起来。

右阙书着,元丰丙寅岁孟春吉旦立,元祐庚子岁孟冬吉旦修。

中阙书着,父孟春吉元丰辛丑科清河县岁试第一名秀才。

看到这里,西门庆才有些心下了然,原来是府试的案首,这就难怪了。

通常来说,县试府试乡试为科举的头三关,次次第一的话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小三元,属于举人之中的佼佼者,不出意外的话是肯定能取得一个进士名额的。

其中县试头名一般官场就默认了你的秀才身份,而府试也就是秀才试的头名就被称作案首,妥妥的一个举人功名跑不掉,除非是自己作死在考场犯下什么忌讳。

不然我取的头名在你那里连一个功名都拿不到,这岂不是打我的脸?就算是看在主考的面子一般也没人会在这种问题动手脚。

要知道读书人虽然下限低些,但除非你准备和人不死不休,否则就没必要为了这些事凭白得罪人。